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会计与财务管理论坛 七区 会计与财务管理 CMA管理会计
1102 0
2016-06-13

  我本科专业读的是财务管理,毕业后一直想从事专业领域的工作。单纯的本科文凭在北京毫无优势可谈,最初选择CMA只是为了提升一下自己的专业技术,拿一个看起来高大上的证书让自己在职场中更具有竞争力。

  其实,刚开始在选择考哪个证书的时候自己犹豫了好久,ACCA、CMA、AICPA、CFA等证书多的眼花缭乱,最后还是选择了CMA,因为CMA最符合我专业和工作的要求,它相比于其他证书来说耗时短,考试科目少,最重要的是CMA偏向于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控制,贴合实际,与我的工作链接性非常强。
  这里说一下,我从事的工作不是公司财务,而是投行。在很多朋友看来CFA可能更适合我,但是如果从实际业务来看,CMA的作用其实更为突出。
  投行工作不是简单的会用现金流或者市盈率去判断一个标的的价值,而是更多地通过了解标的公司的内部绩效管理、供应链建设、盈利模式等物理层面的东西去估算标的公司的未来现金流。这个特点很大程度上就让只会通过现成现金流计算企业估值的CFA朋友们略显尴尬,因为考试只会把每年的预期现金流和折现率直接给出,而不是让考生自己去判断现金流和折现率在现实中是多少合适。
  CMA课程里的很多知识被华领杨民老师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在我日常工作很容易紧密结合,例如在与标的公司做高管尽职调查的时候,和他们CEO及CFO大概谈一下“预算、成本核算及控制等”,基本可以了解标的全面预算的建设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什么原因导致了标的公司出售或者需要股权融资,再例如和他们的COO大致聊一下供应链的运用状况,就能明白其选择的是JIT、KANBAN、TQM中哪一种管理模式,结合财务报表做存货分析的时候,会发现其内部可以发展的瓶颈和提升的空间在哪里。通过CMA的管理视角去评估一个标的公司的经营情况,基本可以评估出他现在模式下的价值和未来改善后的价值,从而选择是否对标的进行投资收购。
  不过,我感觉听杨民老师的串讲课程和每周四的管理会计大师课,要比单一的只学习CMA书本知识来说实战意义大的多。因为CMA考试的东西知识面很散,范围很广,所以要么通过实践去记忆知识点,要么只能通过最笨的题海战术进行推进。在最初考CMA的时候,我还没有在投行并购中做的如鱼得水,所以我选择的是题海战推进,感觉题海战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做华领的历年真题,多看讲义。把每年常考的知识点反复复习,做到烂熟于心,同时对于今年P1新加入的财务报表的知识点,也要多通过IFRS和USGAAP对比的方式记忆。只要努力的时间够了,考试自然也就过了。
  虽然CMA的学习费用对于毕业不久的我来说的确有些高,但在cma考试通过之后,我觉得这是一笔不错的自身投资,CMA学习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证书,更是学习和工作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