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6-6-16 22:46 
比物理学更上一层的理论叫“物理学之后”,即哲学。比经济学更上一层的理论叫“经济学之后”,也同样是哲 ...
让Harper来回答吧:
首先,应该强调,价值理论在经济学这门科学中的极端重要性。经济学研究生活的某些方面,这些方面能够在市场交换中支配一个价格。这种情况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想要的东西没有丰富到足以让我们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地享用它们。一种东西要成为经济活动中人们关注的东西,它必须既是人们想要的,又是稀缺的。缺少这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它就不再受人关注。无论是物质的,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只要一种东西既是人们想要的,又是稀缺的,那么,对于从这两个角度关注它的任何人来说,它都有价值。于是,
价值是每一种经济考虑的根本基础。回避价值理论就是回避经济科学的本质。
当经济理论的早期阐述者研究价值概念时,他们中多数人从这样一个假定开始:一种东西以某种内在的方式有价值。他们把价值理解为类似一个红色铅笔的颜料那样的性质,是铅笔本身固有的,因此如果你把铅笔扔出窗外,颜料仍包含在铅笔之中。如果你把一只铅笔永远地丢失在了丛林之中,颜料仍然内在地存在。从这个内在价值假定出发,十分自然和符合逻辑的是,下一步的任务是发现或发明客观地测量价值的手段,即以某种方式,两个或多个人能够就具体一件东西内在地包含的价值量达成共识。在想法设计这样一个科学度量时,它们简单遵从旧的自然科学的思路。
例如,一旦有了距离的想法,有不变刻度的测量尺就被发明出来了,使得任何两个人都能够同意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距离。类似,当人们有了质量的想法时,秤随之出现了,使得许多人能够同意一勺香料的重量。于是,以类似方式,早期经济学家们很自然和毫不迟疑地试图精确确定价值到底是什么,如此就能够提出客观和定量地测量价值的办法。一点儿也不令人吃惊,这些早期经济学家会有如下想法:正是生产一个东西所需要的劳动使其具有价值。在他们看来,从经济学意义上说,有价值的每件东西都必须被“生产出来”,都需要一定时数的劳动或思考才能将其弄成想要的形状和弄到想要的地点。如若不是这样,这种东西就会变得十分丰富,以至于每个人的需要都会得到满足,它就不再是我们的环境中的经济物品。因此,在经济理论的早期,产生了得到广泛承认的“劳动价值论”。事实上,它在今天仍然影响深远,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以改头换面的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