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762 0
2016-06-17
由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推出应扩大投资属于逻辑错误

2016年6月4日,余永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大杂烩>一文中指出:目前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还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其次,中国的现实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已经降低了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不能排除现实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下滑的可能性。总之。一方面是长期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另一方面是短期经济增长速度也在下降。两者的共同作用造成了中国自2010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步下降。
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关键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有效供给不足"或"结构性错配"。对此我不敢苟同。事实上,产能过剩(即马克思说的"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即便所有产品都适销对路、不存在"结构性错配",在市场经济中,周期性地出现产能过剩也是不可避免的。 
陈平认为:国内媒体经济学几乎普遍把产能过剩的原因,归之于供求关系失衡,把大规模供求失衡的原因归于ZF干预,把市场化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灵药。历史的事实恰恰相反,产能过剩是资本主义市场的特征。作为市场经济标杆的美国,产能过剩的现象比中国突出,美联储的数据显示,美国钢铁设备的利用率在40-105%之间大幅振荡。历史峰值在1974年7月,谷底在1982年10月。利用率的均值为80%,平均周期7.3年。
斯蒂格利茨指出,供应并不能够提升需求。但是需求结构如果合理的话,可以对供应侧产生积极影响的。
上述著名经济学的评论表明,产能过剩的实质即为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它是市场经济的普遍现象,也就是经济周期,企图依靠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不过是掩耳盗铃。
这种状况的标准答案就是西方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凯恩斯主义——即经济陷入产出水平远远低于潜在产出水平的状况下,如果ZF增加其购买量,总需求就会增加。因此,余永定大声呼吁此刻应扩大财政赤字,实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恰逢其时。
余永定老师在08年推出4万亿时就是重要的鼓吹者,随后加入了吴敬琏与夏斌宣称的投资效益下降而反对投资的阵营,15年底,又转向支持投资。
凯恩斯根据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得出应扩大ZF支出来带动投资的推理实际是违背逻辑的,因为“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的实质是产能过剩,将该论断带入上述推理,那么就是因为产能过剩而扩大投资。
这种逻辑错误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由于某种因素导致潜在生产力受到抑制和束缚,但在没有去除该束缚前仅根据不利结果而继续强行推进,显然不合逻辑。
那么这种束缚到底是什么?可以看出,投资效益下降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而是越来越严重,它压迫着经济体,形成产能过剩的表象。
李扬说,现在不是考虑去债务,而是如何保持债务的可持续性。
那么,投资效益下降和债务有什么关系?
实际这从宏观恒等式就可以得出来,该恒等式指出,经济均衡的前提是储蓄等于投资,而这意味着储蓄要么直接投资,要么借贷间接投资,而直接投资必然意味着产能过剩,间接投资则是债务累积。
究其原因,是货币性质由自然经济的物权货币转变为商品经济的债权货币,由内生货币转变为外生货币,给整个经济系统带来了债务,它使最终需求由自然经济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转变为商品经济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仅为中间需求,但由于消费需求来自投资需求,只是投资需求的一部分,故不可能给投资带来利润,因此,宏观投资必然亏损,债务不可偿还,必须实施价值补偿才能摆脱这一困境。
这就是吴敬琏反对投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投资必然亏损;



但另一方面,林毅夫支持投资同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消费需求来自投资需求,没有投资需求,就没有消费需求。
然而,不能不说,两者都是偏执一端而不能全貌,因为投资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新宏观主义的储备需求为上述争端提供了方案,它消除了货币的债务性,减少了货币的发行数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债务危机与滞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