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方债务风险敞口正在扩大,虽然从总体来看,地方债务风险可控,但根据2015年全国人大常务会审议国务院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100多个市本级、400多个县级的债务率超过100%,地方债务风险较高已非个别现象。而且从实际风险控制政策层面上看,自国务院在2014年10月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 号文明确规定“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托托政府融资的方式受到严格限制。数据表明,因受地方政府债务清理和平台规范系列政策影响,平台传统融资渠道(贷款、信托和债券)融资全面受限,融资规模增长有限,近两年几乎是处于零增长的态势,通过信托渠道融资的能力也在逐步下滑,自2014年以来,信托余额基本维持在1.2万亿元的规模,增速持续下滑。
但为了满足地方政府发展需要,特别是在稳增长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仍然需要平台这一载体,并借助于平台灵活运用的财政工具或投融资工具,并且对于融资需求并没有减少,以远卓接触的中部地方融资平台为例,多数平台担负的融资规模需求在十三五期间要增长数倍左右。在融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地方融资平台必然面临着转型。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如何转型发展与规范治理?
远卓认为需要思考平台的功能定位、资产分类与布局、产业整合与协同、国资监管与规范、国资效率与竞争五大方面的述求,才能有效系统的剖析地方融资平台转型的背景条件,才能真正的实现地方融资平台的核心目的——推动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一、平台的功能定位:明确平台满足政府
我国的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是掌握重要的经济机会和资源的强势主体,融资平台公司作为地方政府举债搞建设的历史产物,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承担多重角色。
─ 建设角色: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短期内需要大量资金,而财政资金即使考虑土地出让也是难以短期应对的,平台作为中介,代替政府作为出资人进行资金筹措和投资运营。集中于各类园区土地一级开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及其他衍生资源
─ 示范角色:主要负责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布局新的产业,而新产业投资需求量,投资回报期长,平台先行开发投资,带动产业发展
─ 孵化角色:区域内企业处于成长阶段,需要大量资金,而企业无法直接向银行贷款,平台提供中介或担保、以及直接投资等功能,孵化本地企业成长。比如各地方政府农业产业,由于农业产业投资风险高、企业规模不大、治理不规范等,地方政府成立农投平台推地区域农业产业发展
─ 产业整合:在一些平台成立初期,平台多处于承接原有国有事业单位转型任务或者承担国企改制而形成的,比如由重庆农垦局改制形成的重庆农投。随着业务发展及管理成熟的情况下,地方融资平台更加积极,进行产业整合,形成多元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贡献力量,也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器”。
在平台转型要求的情况下,如何重新定义平台应该承担的角色和功能。远卓认为需要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是从政府规划层面来讲,要满足政府政治及政策诉求,一是从区域产业发展价值链来讲,平台更重要的是解决产业价值链痛点,提供增值服务。以下以远卓对于某区域农投平台作的功能定位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融资平台的角色定位。
[img=0,1]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187085173\QQ\WinTemp\RichOle\7I%[P9Z)RI[$LOYYP75EX9M.png[/img]
(说明:因项目运作处于不同阶段,出于保密考虑,案例内容进行相应调整)
二、资产分类与布局
在政策的影响下,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结构由原来主要由政府举债融资演变为多种融资方式,既有债务工具又有权益工具。而融资平台在转型过程中,同时还要考虑平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平台运行情况,既要考虑产业长期发展,也要考虑短期收益。融资平台则需要通盘考虑平台投资和管理的资产,对每一类资产进行划分与布局,作为平衡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平衡。
第一是从产业布局来讲,远卓建议从城市及区域产业发展出发,构建科学的适合国资布局的产业规划集群,因而需要剖析地方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找出产业发展格局与实现路径,为融资平台的资本布局寻找蓝图与路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以远卓某项目产业布局规划为例,提出建立未来区域产业发展的核心原则——引领性、根植性、错位性、融合性。
第二是产业分类来看,从公益性、商业性划分,并平衡长期发展与短期目标的需求,形成不同的经营实体,进一步形成不同的业务模式,在此基础上确实融资结构与规模。
三、产业整合与协同
因融资结构发生变化,融资平台在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后,以企业的形态进行融资,资本市场必然重新评估融资平台的资产状况、财务能力、发展潜力等企业能力,而平台则必须将原有的“小、散、乱”的资产进行整合与协同,从原有的单一贷款主体向产业经营实体或投融资实体的公司化转型,形成若干业务板块及产业规模效应,增加融资能力。远卓建议从两方面考虑产业整合与协同,并同产业聚焦与筛选,形成产业优先级,既形成协同效应,又发挥“领头羊”作用。
在此基础上,远卓建议按如下原则进一步探讨业务发展的优先级。
─ 以核心业务领域的政府发展需求及解决区域产业发展痛点、区域竞争竞争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业务盈利能力的分析为基础
─ 以与核心业务的协同性高低为选择发展依据
─ 以融资平台现有资源状况、市场竞争地位和核心能力为基础
─ 平衡短期获利与长期能力发展的关系
四、监管与规范:明晰公司治理与企业管控
不同产业的整合必然加大企业管理的复杂程度,融资平台转型过程中,仍然会承担具有公益性质的业务,也会发展具有商业竞争的业务,也有为了刺激当地产业发展而承担的部分投资业务。在各种业务汇聚与交互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市场化改革,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着力提高适应市场化的经营管理能力是地方融资平台转型过程中必段考虑的。远卓建议重点从两方面着手明晰公司治理与企业管控。
一是远卓总结多年的资本及战略咨询经验,从参与经营的程度和经营重点两个维度构建的资本管理模型能够有效的对资本管理模式进行解构,但是地方国资国企的管资本不能单一化和统一化,应根据国资国企的不同属性化的资产来寻找科学合理的资本管理模式。
二是从平台控制力和业务板块独立性的差异,形成平台对各业务板块的管控模式。
五、竞争与效率
远卓最新研究报告《战略到执行的力量-创新性业务领先模型》中指出,中国企业“新常态”下管理新思维:“业绩”与“健康”并重。这也同样适合地方融资平台,因此全面审视地方融资平台发展潜力,需解析领先企业发展模式,综合分析经营“业绩”和企业“健康”度,最终实现推动地方融资平台及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经营业绩:综合考量地方融资平台经营业绩,包涵价值创造力、市场影响力、产品创新力、环境持续力、资源运筹力、全球影响力等六个要素。
─ 企业健康度:全面分析外部导向、执行能力、文化和氛围、激励、创新和学习、协调和控制、愿景方向、领导能力等反映企业健康度的指标。
总之,远卓认为,地方融资平台转型路径规划是非常专业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上述所展示的从五大议题着手构建地方融资平台转型系统性的架构只是远卓根据深入的专业研究与丰富的实操总结提炼而来的,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因其基础条件的差异可能在具体的转型举措层面有所不同,各家机构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和从专业的视角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量身定制的特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