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个满载货物的箱子,不断从流水线上传输过来,一支精准的机械手臂“不知疲倦”地把箱子堆放整齐,箱子运走后,再堆放整齐,如此反复。
日前,在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记者实地领略这位码垛机器人的精准。
据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这台四轴码垛机器人,末端负载能力达260斤,重负定位精度误差不超过0.3毫米,具有高速码垛搬运功能,成为企业畅销产品。”
在公司的展厅,除了这个明星产品,还有各种各类的机器人表演着各自拿手“绝活”:或书写着行云流水般毛笔字,或用机械臂精准地抓取小零件,或堆垒着一大摞包装盒……
2015年,该公司销售1200台工业机器人,成为国产工业机器人品牌销售的NO1。从这里,一台台外形各异的机器人被运往全国各地,将人的双手从危险、繁重、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其实,像埃夫特这样的机器人公司,在芜湖还有很多,并且,机器人产业在芜湖已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已呈现集聚发展的良好路径。
无中生有———
龙头企业“逼”出来
现在,提到芜湖机器人,首当其冲的就是埃夫特,作为芜湖机器人产业园的龙头企业,在国内自主品牌机器人中享有盛名,
但其实,这个龙头企业竟然是凭借着自身原有的力量“逼”出来的。
据了解,埃夫特的前身是奇瑞汽车设备部下面不到10人的装备制造科。
在汽车生产领域需要大量工业机器人,尤其是2008年以前,奇瑞汽车生产线的机器人完全依赖国外进口,每台价格不菲,遇到故障修理起来还处处受制。
“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哪怕机器人出现一个小问题,整条生产线都必须停下来,还必须等待国外的工程师维修,不仅需要高昂成本,也对企业生产产生影响。”
发展遇到了瓶颈,只有打破瓶颈才能快速发展。
当时的奇瑞汽车负责人决定上马工业机器人,“不仅让奇瑞汽车成为自主品牌,连工业机器人也要国产化。”
说干就干,2007年便开始着手筹备,由于当时国内缺乏相关技术支持和制造经验,埃夫特公司几经周折,最终于2007年底与在机器人研发领域有一定积累和优势的哈工大达成战略合作;
2008年实现生产,并且成为入驻芜湖机器人产业园的第一家企业;
2009年第一台机器人在芜湖下线投入使用;
如今埃夫特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每年产销1200台,不仅满足了奇瑞汽车的需要,还在国内机器人市场打下一片天地。
“由于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投产后,不仅打破了国外的垄断,而且这类机器人的进口价格比原先低了很多。”鸠江区委宣传部江辰介绍。
芜湖机器人产业园位于鸠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设有工业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服务与医疗及特种机器人、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机器人主题公园、产业研究院及联合实验室、商务及生活配套服务等六大功能区。
现在,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尤其在鸠江经济开发区,3.53平方公里的芜湖机器人产业园异军突起,一批机器人重点项目突破工业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技术,搭载国产工业机器人进入多个应用领域。
同时,芜湖机器人产业园作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的核心载体,园区的项目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园区的投入、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园区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星火燎原———
产业发展“聚”起来
国产机器人品牌的崛起,打破了进口机器人在中国市场上一家独大的局面。近两年来,进口工业机器人销售价格纷纷下调,平均降价幅度达15%左右。
与此同时,由于具备供货期短、可个性化订制等优势,埃夫特等国产机器人品牌在市场上越来越受青睐。2015年,埃夫特销售工业机器人1350套,在自主品牌机器人中销量第一,产值达到6亿元。
现在,该公司每年都会将销售收入10%左右投入到研发,根据客户需求,研发和订制机器人硬件和软件的解决方案,解决客户的“痛点”。
芜湖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两条腿”走路,重点衔接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瑞士等机器人技术发达国家,寻求与海外产业资本、行业领先企业、国际技术团队的投资技术合作,提高产业发展核心技术集成创新能力。
通过支持埃夫特公司通过引进核心研发人才、加强与高校院所协作攻关、实施海内外并购等方式,突破工业机器人整机核心控制技术,支持埃夫特公司加快发展。
2014年11月,埃夫特宣布收购意大利CMA机器人,双方在芜成立合资公司希美埃机器人,主攻喷涂机器人研发销售和成套喷涂解决方案,一批针对中国市场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涂机器人,面市后很快得到国内数十家知名家具、陶瓷企业的青睐;
2015年埃夫特公司建成了国内首条机器人批量装配线,拥有了年产能万台的机器人生产规模。2015年埃夫特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4.3亿元(含并购企业),整机销售量约1200台,税收约1147.3万元;
今年3月,埃夫特成功收购意大利EVOLUT公司,为其强势介入铸造行业的五金件打磨、修边、切割,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智能装配等领域积攒实力
……
当龙头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的同时,芜湖依托芜湖较好的汽车及零部件、家用电器、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重点引进华研机器人、斯玛特自动化等一批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实现机器人整机研发生产和应用推广的衔接,加快推进重点企业装备智能化升级改造。
机器人产业已由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截至目前,全市落户机器人企业达63家,主要涉及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关键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等。”
芜湖市政府副秘书长、机器人产业推进小组组长张东指出,今后将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采用投资合作、技术引进和资本收购等模式,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厂家、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建立自主品牌机器人研发、制造、集成、应用体系,延伸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提升产业协作配套能力。
到2020年,预计芜湖的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300-500亿元。未来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机器人将在芜湖生产并走出安徽,成为安徽“智造”的金字招牌。
记者手记
“机器人时代来了!”
目前在我国的汽车制造、电子电器、陶瓷卫浴等多个行业,都能见到工业机器人的“身影”,但其中绝大多数来自进口。
2013年10月18日,国家正式批复打造以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为主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芜湖的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已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尤其是近两年,随着一批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的比拼赶超,国产机器人品牌的崛起,进口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垄断正在被打破。
未来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机器人将在芜湖生产并走出安徽,成为安徽“智造”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