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534 1
2016-06-19
今读到 夏燮《明通鉴》“(十一月)甲午,太祖亲阅效坛,世子标从,。。。。。。,又指道旁荆楚曰:‘古用此为扑刑,以其能去风,虽伤不杀人。古人用心仁厚如此,儿念之!‘  “。。其中对”荆楚“二字,甚是不解,网上收查一番,读到下文(http://www.xghylt.com/thread-4936280-1-1.html)荆楚,一种用来行刑的植物
立夏一过,再开的花就不那么醒目了,比如黄荆花。
      黄荆开紫花,单看一朵,小巧精致,如兰花,色彩比兰花更靓丽。三两朵花在一处,玲珑润泽,如风中紫金铃,微风过处,似可听到乐声轻拂。花序圆锥形,罩在黄荆绿叶上,如紫色轻雾。美则美矣,只是这一切在夏日深绿的背景中,除了蜂蝶们,很少有人注意。
      黃荆之不为今人所知,并不是由于花开在夏日,而是汉字的本意正在消亡。
      看到“荆”字,首先想到的是荆棘,可有谁想到,“荆”是一种用来行刑的植物?尽管“艹”加“刑”的构成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但看到“负荆请罪”四个字时,想到的却是背负荆棘,让刺划破皮肤,以这种自虐的方式惩罚自己,以求得对方的原谅。小时候看《将相和》连环画,就是这么画的。根本没有想到,“负荆”负的不是荆棘,而是黄荆,不是用自虐的方式来惩罚自己,而是认为自己有罪,应该受刑。
    “荆”的本意是指黄荆,一种在湖北大地上十分常见的灌木,并没有刺。生长缓慢,去枝桠表皮后,得到的是光滑结实的木棍,古代常用来制作刑杖。从这个角度看,是先用“刑”字,后有“荆”字。
       那么在“荆”字之前,有没有表示这种常见植物了字呢?
      当然有,那就是“楚”字。


      甲骨文中就有字,倒是与自然界中开花的黄荆有几份相像,尤其是“楚”字上面的那两个“木”字,分明就是圆锥的黄荆花序的简笔画。

       这样说来,“荆”字出现之前,是用“楚”作刑具的,难怪,除了“负荆请罪”之外,还有“酸楚”、“痛楚”、“楚楚动人”这些词的了。
再往后,人们发现,容易加工的光滑的“荆”,除了做刑杖之外,还可以用来缠头发,于是就有了“荆钗”,可能是由于方便易得,荆钗在下层百姓中很普遍,“荆钗布裙”们很多,这 样文人们就又有了“拙荆”这样的谦称。
      这一切的推理,都源自“荆”字的本意,汉字诞生的时间太久,演化太多,能找到本意的,也只能是这样一些还与我们现实的生活对应着的字了,找到这样的一些字,推理一番,总觉得通过它们,我们还与古人连接着,真正感觉到“扬之水,不流束楚”的坚实。
      遗憾的是,在号称“荆楚大地”的湖北,知荆识楚的有几人?在湖北的大大小小的公园中,种荆植楚的又有几家?
      同样遗憾的是,说汉字的书,除了《汉字王国》颇能读一读,让人想一想,回归古人造字时的智慧。其他的只能当字典查,字典总是板着一副权威的脸庞,说着那些你只能接受的知识。更加遗憾的是,《汉字王国》偏偏是一个瑞典人写的书。

       文化的密码如生物的遗传编码,组合太多,真正能翻译清楚的,很有限。生物的遗传编码在一代代的复制过程中非常机械,出错率很低,而文化的密码在一代代的复制过程中,受复制者的影响,有意出错的很多,能找到真正的原始的东西很难。

       如果说汉字是国学的根,自然界就是汉字的根,只要像“荆”、“楚”这样的植物还在,冥冥之中的汉字密码,总能传递出真正的智慧。



***************
明太祖,对官僚严酷,千古一人。。但细读杨宪被杀前明史,太祖初衷完全不想这样的。。其实,元未盛行的贪腐之风,已会伤及大明帝国的根基,不得不猛典治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6-19 16:04:24
(十一月)甲午:是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明太祖登基前一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