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_华西医学院_研究生院_在职研究生_网络教育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简称“川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四川大学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四川大学设有研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中国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百余年来,四川大学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历史上,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四川大学求学。两院院士中,有50余位是四川大学校友;2001年评选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人是四川大学校友。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也是世界规模第一的综合性单点医院,拥有中国规模最大、最早整体通过美国病理家学会(CAP)检查认可的医学检验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起源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基督教会1892年在成都创建的仁济、存仁医院;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央大学、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内迁成都,与华西协合大学联合办学办医;1938年,有医学院的华大、中大、齐大组建联合医院;1946年,华西协合大学医院在现址全部建成,简称华西医院。
据2015年12月医院官网信息显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运行院区占地五百余亩,业务用房60余万平方米。设有成都国学巷本部及温江医疗院区,全托管成都上锦南府医院(简称“上锦分院”),各院区服务功能定位明确:院本部床位4100张,以诊治疑难危重疾病为主;温江院区床位200张,以诊治康复、肿瘤及慢性疾病为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2015年公布的中国公立医院社会贡献度排行榜上总分位列全国第一,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和最佳医院排行榜上,连续五年名列全国第二,连续多年被独立第三方调查评选为“全国最受欢迎三甲医院” 前十强、“医疗机构最佳雇主”前十强。
四川大学研究生院
四川大学是国内最早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14年原华西协合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前身)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开始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1920年开始授予博士学位,1939年原四川大学开始招收研究生,到1949年,仅华西协合大学就授予博士学位584人。1981年,四川大学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4年首批开展博士生指导教师自审试点工作,1995年被特批进行硕士学位授权点自审试点工作。四川大学是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校、国家“211工程”“九五” 和“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学校、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的学校、也是中央确定的首批21所副部级学校之一。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四川大学已成为我国学科门类较齐全、学科结构较合理,具有较大规模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四川大学研究生院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45个,专业学位9个,本科专业118个。四川大学也是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单位。截至2006年8月,在校研究生16117人。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具有先进教学设施的19500平方米研究生专用教学大楼已于2003年9月投入使用,根本改善了研究生的学习条件。
四川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学科27个、“211工程”“十五”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其他中心7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中心67个;博士后流动站21个;国家级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6个;四川大学研究生院也是全国高校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保护产权试点大学、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已建设完成四川大学科技创新中心和绵阳科技园孵化大楼。四川大学研究生院现有教授(级)1195人、副教授(级)2204人;两院院士9人、特聘院士22人、学校杰出教授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17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12个、讲座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3人(其中A类26人、B类7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2005年,全校科研经费达70154万元,其中理、工、医等自然科学到校科研总经费65136万元,社科经费5018万元。从开展全国百篇优秀论文评选工作以来,四川大学有10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四川大学在职研究生
一般报名分春秋两季,这个不同学校不一样,条件就是:本科毕业,并获得学位证书。一般都选择同等学力申硕方式考研,对于本科生不要求工作经验,专科就需要2年工作经验。手续:学位证,身份证,工作单位证明原件和复印件,6张1寸,2张2寸彩照。建议你直接咨询川大研究生部,最好直接电话咨询!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
经教育部批准,四川大学被列入国家2000年正式启动的“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院校,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依托四川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集中组织四川大学校内各学科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强大的师资力量,对其进行整合,以适应远程教学的需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采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经过十五年的建设,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学保障体系。
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电子课程(光盘、网络课件)+网上答疑、讨论、作业等+卫星专网+面授辅导答疑+学习小组+相关实验(学习)+集中考试”的教学模式,实现自学、导学、督学、互学和促学相结合。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生在自学课件(光盘+网络)的基础上,通过Internet在四川大学远程教育平台完成课程辅导、答疑、讨论、作业等,与教师交流、讨论,聆听名校名师的讲课风采,感悟经百年沉淀、历久弥新的四川大学精神和“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