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size=22.000000pt]1 [size=22.000000pt]市场
[size=11.000000pt]传统上,微观经济学教科书的第一章,是关于经济学“范围和方法论”的介绍。这样的安排比较有趣,但不太适合作为经济学初学者的学习材料。在学习一些实际经济分析的例子之后,你才能真正理解这样的讨论。
[size=11.000000pt]因此,我们以经济学案例分析作为本书的开始。在本章,我们将分析公寓市场模型。在分析过程中将引入一些经济学新概念和新工具。若我们介绍得太快你也不必担心,因为本章的目的仅仅在于让你了解这些概念是如何运用的,以后我们还将更加细致地讨论。
[size=14.000000pt]1.1 [size=14.000000pt]构建模型
[size=11.000000pt]经济学研究需要构建社会现象的模型。模型的意思是指现实的简化表示。此处需要强调“简化”二字。按 [size=11.000000pt]1:1 [size=11.000000pt]比例作出的地图毫无用处,试图全方位解释现实的经济模型也是如此。模型的力量来自去除无关紧要的细节,从而经济学家可以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现实的本质特征,而这些现实是经济学家想要搞清楚的。
[size=11.000000pt]此处我们关心的是公寓价格的决定因素,因此我们想要一个公寓市场的简化模型。在构建模型时如何简化是个艺术活。一般来说,我们希望采用最简单的模型来描述我们关注的经济形势。我们逐渐增加因素让模型变得更复杂,也希望这样的模型更符合现实。
[size=11.000000pt]我们选取的例子,是美国中西部中等规模大学城的公寓市场。城内的公寓有两类:离大学近的和离大学远的。通常认为学生想要离大学较近的公寓,因为上学方便。离大学较远的公寓,则需要搭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但要忍受寒冷和道路的漫长,因此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离大学较近的公寓,当然前提是他能付得起租金。
[size=11.000000pt]我们按公寓离大学的距离将大学城分为两环:离大学近的位于内环,其余位于外环。我们仅分析位于内环的公寓。位于外环的公寓可以这样解释,在找不到内环的公寓时才选择外环。假设外环的公寓很多,价格固定在某已知水平。我们只关注内环公寓价格的决定因素以及谁能住在内环。
[size=11.000000pt]在公寓模型中,对于两类公寓的价格的差别,经济学家会这么说,外环公寓的价格是一
[size=11.000000pt]个[size=12.000000pt]外生变量[size=11.000000pt]([size=11.000000pt]exogenous variable[size=11.000000pt]),而内环公寓的价格是个[size=12.000000pt]内生变量[size=11.000000pt]([size=11.000000pt]endogenous[size=12.000000pt].... ....
[size=11.000000pt]variable [size=11.000000pt])。这是说,外环公寓的价格被认为是由未在该模型中讨论的因素所决定,而内环公寓的价格是由模型该模型本身的因素所决定。
[size=11.000000pt]在模型中我们做出的第一个简化是,假设所有公寓除位置外其余方面都相同。这样,公寓的“价格”这种说法才能讲得通,而无需担心公寓是一个卧室还是两个卧室,或者其他方面的不同。
[size=11.000000pt]可是,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哪些因素决定了谁住在内环或外环?哪些经济机制在公寓的配置中起了作用?使用什么概念来检验公寓不同配置方式的价值([size=11.000000pt]merit[size=11.000000pt])?我们希望我们的模型能解释上述这些问题。
[size=9.000000pt]2 [size=9.000000pt]曹乾(东南大学 [size=9.000000pt]caoqianseu@163.com[size=9.000000pt])
[size=9.000000pt]1[size=9.000000pt]市场
[size=14.000000pt]1.2 [size=14.000000pt]最优化和均衡[size=11.000000pt]在解释人们的行为时,我们需要一个架构([size=11.000000pt]framework[size=11.000000pt]),我们的分析就放在这个架构之
[size=11.000000pt]上。经济学的大部分构建于下列两个基本原理的架构之上。 [size=12.000000pt]最优化原理[size=11.000000pt]([size=11.000000pt]optimization principle[size=11.000000pt])[size=11.000000pt]: [size=11.000000pt]人们选择能支付得起的最优消费模式。[size=12.000000pt].....
[size=12.000000pt]均衡原理[size=11.000000pt]([size=11.000000pt]equilibrium principle[size=11.000000pt])[size=11.000000pt]: [size=11.000000pt]价格调整到人们对某商品的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size=12.000000pt]....
[size=11.000000pt]量时为止。
[size=11.000000pt]思考一下这两个原理。第一个原理几乎同义反复。如果人们能自由选择其行为,下面的假设自然合理:人们选择想要的而不选择不想要的。这个一般原理当然有例外,但例外情形一般不属于经济行为的范畴。
[size=11.000000pt]第二个原理有点疑问。你至少可以想到,在任何既定的时间,人们的需求和供给是不相等的,因此某些因素肯定在变化中。这些变化可能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才能平息,更糟的结果也有,它们可能引起其它因素的变化从而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size=11.000000pt]上述情形可能发生,但通常不会。在公寓市场的情形中,我们通常发现租房价格在月与月之间保持稳定。我们对该均衡价格感兴趣,而不管市场是如何达到均衡的,也不管市场在较长的时期内是如何变化的。
[size=11.000000pt]需要注意,均衡的概念在不同模型中可能是不同的。在本章我们要研究的简单市场模型中,需求和供给均衡的概念已足够满足需要。但在更一般的模型中,我们将需要均衡的一般性定义。典型地,均衡要求经济人([size=11.000000pt]economic agents[size=11.000000pt])的行为彼此应该一致。
[size=11.000000pt]怎样使用上述这两个原理来解答我们在前面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引入一些经济学概念。
[size=14.000000pt]1.3 [size=14.000000pt]需求曲线
[size=11.000000pt]假设我们考虑公寓的所有潜在租赁者,逐一询问他所愿意付出的最高租房价。我们从高价开始。肯定有人愿意出最高价。也许这个人有很多钱,也许他很懒不愿意走那么远或其他原因。假设此人愿意出价 [size=11.000000pt]500 [size=11.000000pt]元[size=11.000000pt]/[size=11.000000pt]月租赁一套公寓。
[size=11.000000pt]若只有一人出此高价,若一套公寓的租金也为 [size=11.000000pt]500 [size=11.000000pt]元[size=11.000000pt]/[size=11.000000pt]月,则恰好只有一套公寓租出——租给了那个愿意出该价格的人。
[size=11.000000pt]假设第二最高出价为 [size=11.000000pt]490 [size=11.000000pt]元,若市场价格为 [size=11.000000pt]499 [size=11.000000pt]元,则仍然只有一套公寓租出:出价[size=11.000000pt]500[size=11.000000pt]元者得到,而出价[size=11.000000pt]490[size=11.000000pt]元者租不到。照这样下去,若市场价格为[size=11.000000pt]498[size=11.000000pt]元[size=11.000000pt], 497[size=11.000000pt]元[size=11.000000pt], 496[size=11.000000pt]元等等,市场仍然只一套公寓租出。直到价格为 [size=11.000000pt]490 [size=11.000000pt]元时,恰有两套公寓租出:一套租给出价[size=11.000000pt]500 [size=11.000000pt]元者,一套租给出价 [size=11.000000pt]490 [size=11.000000pt]元者。
[size=11.000000pt]类似地,市场将一直只有两套公寓租出,直到市场价格等于第三最高出价时,才有三套公寓租出。如此进行下去。
[size=11.000000pt]经济学家将一个人的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称为该人的[size=12.000000pt]保留价格[size=11.000000pt]([size=11.000000pt]reservation price[size=11.000000pt])[size=11.000000pt].[size=12.000000pt]....
[size=11.000000pt]保留价格是某个人愿意接受的最高价格但仍以该价格购买某商品。换句话说,某人的保留价[size=9.000000pt]3 [size=9.000000pt]曹乾(东南大学 [size=9.000000pt]caoqianseu@163.com[size=9.000000pt])
[size=9.000000pt]1[size=9.000000pt]市场[size=11.000000pt]格是指在该价格水平下,买或不买这两种结果对他来说恰好是无差异的。在我们的例子中,
[size=11.000000pt]若某人保留价格为 [size=12.000000pt]p [size=11.000000pt],这表示以下两种结果对他来说是无差异的:一是花费 [size=12.000000pt]p [size=11.000000pt]元钱住在内环公寓;二是租住外环公寓。
[size=11.000000pt]因此,在既定价格 [size=12.000000pt]p[size=7.000000pt]* [size=11.000000pt]水平下租出的公寓数量,恰好等于保留价格大于或等于 [size=12.000000pt]p[size=7.000000pt]* [size=11.000000pt]的那些人的人数。因为如果市场价格为 [size=12.000000pt]p[size=7.000000pt]* [size=11.000000pt],则愿意至少出资 [size=12.000000pt]p[size=7.000000pt]* [size=11.000000pt]的那些人想住内环的公寓,而不愿意出此价钱的人则选择住在外环。
[size=11.000000pt]我们可以将这些保留价格在图形中画出来,如图 [size=11.000000pt]1.1 [size=11.000000pt]所示。我们以纵轴表示价格,以横轴表示愿意至少出这些价格的人数。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