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缘何禁止?
回归政府的基本问题,如果没有增加新的就业、没有税入保障、市政当局不仅难以改进公共服务,还要承担额外的支出,如紧急救助、道路维修、法律费用,社会福利,很容易把政府财政拖入不良循环。这就是有的城市当局鲜有意愿从立法政策上支持和鼓励分享经济、转而依据现行法规予以限制的原因。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公用事业管理局2014年要求优步(Uber)中止退出宾州共享车业务,否则每天罚款此类业者1000美元并以民事和刑事罪起诉了23个体司机。美国西雅图市议会2014年曾考虑设置每年加入“网约车”的人数上限为600人,并要求他们必须购买商业保险。批评者说这样的举措实际上是把“优步”赶出西雅图,是保护旧的商业模式,打压新兴经济的做法。这项议案在招致12500人联署上诉后暂时叫停。
分享经济兴起在美国影响在全球。目前在全球四大洲超过1500个城市都可以找到分享汽车分享房屋的服务。分享经济正在无孔不入地向所有被规范监管的行业渗透,范围之广、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面对这一波冲击,美国和欧洲的政府机构、研究智库、行业顾问和消费者团体做了大量研究。很多有益的辩论仍在持续进行。
2015年1月,由前奥巴马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艾伦·克鲁格参与领导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优步”的数据得出结论,这种新型“司机合作伙伴”关系对经济和就业产生的影响正面大于负面。来自互联网的现代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便利,降低了传统出租调度的费用,从整体上提升了对出租业务的需求,对就业和薪金提升有贡献。同一时间由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萨默斯和英国工党议员鲍尔斯领衔的另一项研究指出,这种商业模式,为弹性时间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灵活的工作时间,并增加了他们的额外收入,但同时如果这类工作成为劳动者的唯一收入来源时,由于雇主不提供任何福利,由此带来的成本只能由劳动者本人或国家来支付。
2014年10月,美国纽约州总检察长公布报告,airbnb 72%的房屋公寓业务违反纽约州法;德国柏林禁止市区内大部分区域的未经许可和授权的经常性短期出租;法国巴黎2014年2月通过法律,允许监管人员进入疑似非法出租房检查;美国麻省的一项集体诉讼指称,“优步”利用职业分类漏洞把司机作为独立的承包商,以避免支付与员工同样的福利。2015年法兰克福法院维持原来的国家禁令,禁止“优步”的经营;加拿大若干城市也有同样禁令。这些争议的核心正如卡尔加里市议会所说,“优步”到底是一家只提供服务匹配的高科技公司,还是一家实际上经营无执照出租车业务的公司。
全球如何迎接分享经济
这厢是禁止,那厢是鼓励。
2014年2月,阿姆斯特丹成为全球首个立法通过的房屋共享友好城市(Airbnb friendly)。同年10月,旧金山通过立法允许居民短期出租,条件是符合政府对行业的基本要求并替政府代收酒店税。英国在废止上世纪70年代限制短期停留法规的基础上,2014年9月高调宣布,要成为全球首个“共享经济中心”。正如英国工商企业大臣汉考克所说,“共享经济正在颠覆现有市场,改变着固有商业的面貌。通过开放,让供方需方直接在线交易,这些新领域所到之处都降低了成本推动了创新。”
分享经济的新生代公司,是创新者也是旧模式的颠覆者。新的模式前所未有,政府管理者应该学习,并积极主动与各方合作。
一是与政府和监管部门分享不涉及隐私的部分数据。多数政府对行业实行的交叉管理,分享数据能降低监管部门的担心并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更多的依据。比如与交管部门分享交通事故数据,有利于对商业保险等政策的制定,与交通环保部门分享出行和乘客人数数据,有助于交通流量、道路设计养护以及尾气排放和大气保护的研究。
二是公布公允的说服力的对比研究结果。充分利用自己的运行数据,对比传统行业的报告,评估自己公司提供的新兴服务给地区经济带来的直接和间接贡献。例如房屋共享业者airbnb2013年研究报告显示,它为柏林经济的贡献一年可达1.3亿美元,对纽约市一年的经济贡献为6.32亿美元。报告对比说明,由于共享房间的价格低于酒店价格,访客愿意停留更多的天数在一个城市。参照酒店业提供的数据,每个住客平均每次消费840美元,airbnb 服务的每人的平均消费可到1100美元。并且有14%的受访者说,他们出游目的地的首选是有airbnb业务的城市。 
由此看出,全球政府都处在通过社会各方辩论寻求共识的摸索阶段。利益攸关方应该理性的充分的辩论,最终出台的基于共识的新的公共政策,将会对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长久健康发展有利。
我国政府鼓励分享经济时应考虑的问题
在这场辩论中,政府不仅仅是利益诸方都信任的仲裁人,更重要的是地方公共服务的出资方。世界绝大多数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和特许经营,市政当局主要的支出用在包括社会福利在内的公共服务。因此政府制订政策的首要任务是如何促进就业、繁荣经济、增加税收,再用税收作为财政支出的主要来源,改善行政辖区内的公共服务,以此吸引更多的企业商业进驻,创造更多的就业,进而增加更多的财政收入。此谓良性循环也。从这点出发,政府在决策时除了鼓励创新和保护消费者利益之外,还必须充分考虑以下问题。
一是新业态是否促进和扩大了就业机会?显而易见,经营“网约车”的互联网公司的确推动了创新、增加了就业。但政府还要仔细关注的是,“网约车”这种商业模式,是增加了更多新就业,还是把原本的固定的就业职位平移到不固定的零工群体。大多数城市管理者不愿看到的是,没有创造多少新就业只是形成了新的无职工福利的“零工阶层”。
二是从劳动者权益评估。原有业者按政府规定为正式职工提供的福利,诸如养老保险、带薪假期、工伤事故的诉讼代价等,在未来的零工群体中如何体现?同样作为劳动者的这个阶层,他们的基本社会保障权益谁来保护?是靠自己、靠社会还是靠政府来解决? 
三是从政府税收评估。政府原本相对稳定的来自特许经营服务行业的税源和税基有什么变化?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什么影响?毋庸置疑,对于用个人时间和技能寻求第二、第三职业的兼职个体来说,是增加了正式职业之外的收入。据哈佛商业评论估计,2014年通过分享经济有超过35亿美元的收入直接进入个人账户。但这部分收入对地区财政意味着什么?
四是个人安全与公共安全。酒店经营、出租车经营必须符合监管部门的安全等级标准,如防火救生、保险覆盖。个体经营介入后如何管理?发生纠纷谁来承担法律责任,财务责任?
五是行业监管。目前提供共享经济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大多只收取少量费用,大部分获利直接渡让给资产/服务提供者。这些经营者应该按哪类行业管理?互联网公司?高科技公司?还是归属交通运输、酒店业、食品业管理?
人类最原始的物质交换已进入数字时代。从2001年的免费知识分享维基百科,到2005年米兰的城市自行车共享,发展到现在的有偿分享个人拥有资产(汽车、房间)再到出借个人的闲散资金(P2P借贷),创新者正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分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扩大现代服务业的领地。市政当局不仅要拿出对策,还要考虑政府如何分享自已拥有的庞大的公共资产,其中很多已沉睡多年,要尽快释放它们能量创造新的价值让大众共享。现在不主动出击将来只能被动迎战。美国国家邮政局就是前车之鉴。没有从提供邮件服务的快速转型到提供电子邮件服务,仅一字之差(mail vs email),使之将数字经济时代的金钥匙拱手出让,自身成为美国纳税人的沉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