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消费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约七成消费者对国内保健品食品市场不太满意,满意度只有三成。而且超过四成消费者更偏爱国外保健食品,超过六成消费者不信保健食品广告宣传。
这几年,保健品市场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虚假广告、夸大食用效果、产品以次充好等现象,以及监管不到位、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使得国内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消费者满意度低。保健品企业应回归产品本质,重塑自身品牌价值,共同改善市场环境,让保健品行业发展步入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
保健品需求日益增长,问题亦不断增多
中国的保健品行业起步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迅速发展成为全球保健品大国,行业产值与企业销售收入同步增长。保健品市场发展迈入高速增长通道。保健品消费日趋大众化,已经从过去的可选消费品转为必选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潜能仍非常之大。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
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保健品行业销售收入为562.55亿元,到2014年时,我国保健品市场销售收入飙升至1932.20亿元,2015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为1734.51亿元。而且,保健品行业年增长率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2011年达最高,同比增长52.25%。
保健品需求的日益增长,快速壮大的市场规模,吸引了大量不良商家。不良商家为了抢夺保健品市场,不惜捏造事实以次充好,夸大产品用途及效果,制作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通过不合理的营销手段诱骗老年人,导致保健品在大众消费者心中印象不佳,从而影响了整个保健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掺杂造假、夸大宣传这些保健食品行业中的顽疾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改观,主要原因是保健食品市场不规范,缺乏监管,导致企业违法违规的成本低。因此,必须确定具体的和有约束力的刚性标准,使得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才可能对不法商家起到震慑的作用。国内市场需求广阔,保健品企业不该在营销炒作方面下过多功夫。
此外,保健品企业将目标群体定位于老年人,产品出发点多以老年人健康为主,错失了其他人群(如婴幼儿、健身爱好者等)的需求,市场发展不合理、不平衡,这是保健品行业面临的问题之一。
保健品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经逐渐壮大,未来将持续高速成长。中国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0.07%,而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平均用于保健品方面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5%,相差甚远,这充分说明中国保健食品市场的可发展潜力巨大。
此外,外资比例将一路升温。国产保健品市场的混乱不堪,让国外进口的保健品在海淘市场及跨境电商中发展火热,来自全球各地的保健品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在去年双十一购物节中,保健食品类目网上销售前三名均为海外品牌,销售额排名前十中只有两家是国内品牌。
同时,市场准入门槛将提高。中国已取消“药健字”批号,保健食品将以“食健字”产品销售,获“食健字”批号的保健食品不得在医院和药店出售,超市、大卖场将逐渐成为保健食品的主要销售场所。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将会强制执行GMP生产标准。这项措施将会大大加强行业规范,进一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并推动保健行业的良性发展。
最后,知识行销将成为开拓消费市场的主要形式。2004年中国保健行业以倡导个性化服务为特征的营销模式,逐渐成为保健品市场的主流模式。跨国企业们先做美誉度再做知名度的营销策略,培养了大批忠实的消费群体。消费者消费心理逐渐成熟,对于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拥有良好口碑的保健品牌青睐有加,因此通过知识进行营销是未来的主要营销形式。
综上,保健品市场需求广阔,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向好。相对于国外保健品成熟的刚需消费市场,中国保健食品长期以来并不被消费者认同和重视,属于非刚需的,但这种消费习惯正在年轻一代得到改变,从过去的可选消费品过渡到必选的消费品。一旦国内消费者认同保健食品为日常刚需产品,保健产品将日趋大众化,对其的需求将也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市场发展空间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