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养老保险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分析了未来影响我国养老保险行业发展的因素。
一、有利因素
(一)社会养老需求大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为“老龄社会”。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3,755万人,占比达10.1%,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
从我国计划生育实行阶段来看,1975-1995年这二十年间约是中国计划生育最为严格的一个历史阶段,就其父母辈来看,已有部分进入60岁,往后这部分人群老龄化不可避免,而出生在这个阶段的70、80乃至90后多为独生子女,其组建的家庭也是“4+2+1”模式,将在中青年时期面临上有老下有小均待抚养的巨大压力。社会对养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二)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体系中最主要的险种,也是事关全体国民养老的大事,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提高,健全养老保险制度成为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重中之重。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近几年陆续建立了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公务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基本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三)保险制度改革
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改革范围为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这次保险制度的改革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五险”都将并轨。
二、不利因素
(一)养老保险统筹问题
近年来,老龄化的加速带来了养老保险统筹、养老服务等多方面问题。随着养老保险双轨制的正式废除,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渐入深水区。经济环境不好,造成保费增收乏力,甚至足额及时缴纳保费都变得困难。为解决社保基金收支缺口扩大而采取的扩面参保、据实征缴等办法,也因地区经济问题较难奏效。有些地方养老金不足,而有些地方养老金还有结余,因此,全面统筹养老金就显得较为重要。实行养老金全国统筹,有利于全国范围内养老保险的互助共济、风险共担。
(二)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过窄
目前,就全国而言,除国有、集体企业基本覆盖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大多数私营企业以及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尚游离在养老保险范围外,还有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至今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村人口的老年保障问题也尚未解决,这一问题不解决,社会保障关于权利保障、普遍性、平等性等基本原则就没落实,部分公民仍未享有相应的养老保险权益。
(三)养老基金管理不完善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养老保险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养老基金管理的好坏,不仅和职工退休时经济保障是否能够实现有这密切的关系,而且影响养老保险制度对于人们吸引力的大小。但目前我国并没有真正建立起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有效机制,自然中断缴费人数不断增多,没形成健全的法律制度对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管理,在养老金的使用中没形成严格的监管制度,养老金的使用透明度不高,养老金的挪用、贪污等现象存在,全国近12年以来,仅基本养老保险金被挤占挪用的就达100亿元。违规挪用资金的单位主要是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由政府直接动用或批准动用的资金占违纪金额总数30%以上,这些现象严重削弱了人们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