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确实感到不容易,即便FRM被外人看来如何easy、如何水准不高,但对于无任何金融基础的人而言,还是感到有些难度,尤其是还要一边实习、一边上课、一边准备FRM,个中滋味类似哪些年考研。感谢论坛一年的帮助,在此也把我的资料尽数公布出来,由于更换电脑,一级资料缺失,大家可以去其他版块搜搜。二级资料,尤其是题目这块,还是比较全的。      https://yunpan.cn/cRYaw2UXrFGzJ  访问密码 7bf7
     
 
       
 
[img]file:///E:\QQ\聊天记录\1026993781\Image\Group\_$D%P6%GIYGSHG0`[HZCM4N.png[/img]
[img]file:///E:\QQ\聊天记录\1026993781\Image\Group\_$D%P6%GIYGSHG0`[HZCM4N.png[/img]
        
说说一级
 
       走了太多弯路,结果还好。准备一级,应该是从2015年暑假开始的,前期一直没怎么准备,交了钱之后没有退路,只能逼自己慢慢看,那会刚好在某咨询公司开始实习了。一级科目依次是风险管理基础、数量分析、金融市场与金融产品、估值与风险模型,之前简单听过前导班,感觉风险管理基础定性内容太多,先看记不住,而数量分析过于简单(我本身学统计学),所有先看的book3,再看book4,再book2,最后book1,感觉这个顺序刚刚好。期间买了本张陶伟翻译的John Hull的《期权期货及其衍生品》,看不懂的时候翻了翻。英语六级飘过,底子不怎么样,看不熟悉的内容还是很吃力。
      资料:期间朋友给了JC的视频(某宝的),notes,没看handbook。基本按照先看book3视频,再看book3  notes,再看book4 视频,再看book4 notes ,。。。;事实上这样效果不好,看了前面忘后面,逻辑体系很混乱(notes 本身的逻辑也很混乱),暑假实习期间基本把notes 和基础班视频过了一遍,后续基本还是按照这个步骤看强化班视频。直至10月底才完成看完全部视频(基础、强化),到11月才看百题、模考,感觉来不及了,所以11月3号辞职了,复习了几天,老大说项目紧急,数据分析师不靠谱,公司准备开掉他,让我回去帮忙一天,于是又回去了。前提基本做的是课后习题,做了JC的模拟题才发现我真的太天真了,赶紧恶补。后来10天时间:JC百题、模考都刷了3遍,课本回顾一遍(至此应该notes 3 遍了),课后习题看了一遍,历年practice 做了两遍。过程大致这样,虽然结果是好的,2111过了,但反思这个过程不应该视频-notes-视频。。这样循环,应该先把结合视频和讲义,把 所有知识先串一遍,再看书,再串视频。这样效果可能更好,时间更省。一级里风险管理基础算是容易失分的地方,个人觉得尽量最后再看,付出和收获很不平衡。
总结:一级后期刷题很重要,不要过于专注课后习题,那个用处不大。
      说说二级 
      
 
      吸取一级教训,按照先串基础视频、讲义—过notes—再看notes,到最后notes大概只看了一遍半,但做了很多题目。以题带点的形式去回顾notes,总体上这样效果稍微好点。按照这个策略,正式准备应该是3月-5月,不过这段时间从某互联网金融辞职了,期间帮导师做项目也耗了不少时间,也是各种小事不断。5月份考FRM劣势很明显,notes出的时间晚,看原版书吧,太厚,担心看不完。3月-4月,把JC基础、强化、百题都过了一遍,到5月基本进入自我模考状态。JC的模考2套,历年真题4套,practice exam 2011-2016,某机构的习题册,这些大概都刷了2遍。之前做了 不少题目收集工作,前期担心提不够,后期题目做不完。但实际上,走进考场还是发现题目根做过的感觉完全不同,有人说这次的FRM是史上最难,平时做题目扫一眼起码能明确考点,但到考场上,很多题目感觉考的很朦胧。有的题干都有一页半A4,看的让人心塞。好在之前做了历年真题,遇到了5道左右原题(改了下数字,方向等)。
总体感觉,二级刷题可以弥补知识点的不足,但实际遇到的题目永远是很新的感觉,因为题目很实务,没有工作经验的人需要反复揣摩,关联到自己的知识结构。让人的意外的是,巴塞尔协议没怎么考,案例考的很少,之前花了很多 精力在巴塞尔上,11月考的同志引起注意。
总而言之,FRM的历程对于快速构建个人知识体系还是很有帮助,有其是在这个快节奏的 社会,money不是问题,时间才是问题,用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花大概8000RMB,去快速了解一个领域所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还是值得的。对于想考FRM而又意志不坚定的同志,最好的方法是先把钱交了,没有退路的时候,唯有一步一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