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769 8
2009-06-03


我们研究发明了世界经济周期运行规律模型 它印证了三百年间几十次世界经济繁荣与衰退循环情况,把年份时间参量和其他参量代入进去 就可以得出与之相对应的经济运行状况 是繁荣 还是萧条 爆发经济危机 以及危机底部和回升时间的确定。根据这模型未来50年之内什么时候会爆发的经济危机 什么时候结束 什么时间是繁荣期,某一年的经济运行状况都可以推导出来。

世界经济危机

1636年 荷兰郁金香崩盘
1720年9月英国南海泡沫崩盘
其中1717年到1720年三年间为投机狂潮上升阶段
第一次经济危机  1788年 
繁荣期          1789年—1792年
第二次经济危机  1793年
繁荣期          1795年
第三次经济危机  1797年
繁荣期         1798年—1800年  1804年—1809年
第四次经济危机  1810年—1814年
繁荣期          1815年 
第五次经济危机  1816年
繁荣期          1817年—1818年 
第六次经济危机  1819年—1822年
繁荣期          1824年
第七次经济危机  1825年
繁荣期          1826年—1828年  1834年—1836年
第八次经济危机  1837年—1843年
繁荣期         1843年—1845年
第九次经济危机  1847年—1850年
繁荣期          1851年—1856年
第十次经济危机  1857年—1858年
繁荣期         1859年—1865年
第十一次经济危机 1867年—1868年
繁荣期           1869年—1872年
第十二次经济危机 1873年—1879年
繁荣期           1880年—1881年
第十三次经济危机 1882年—1883年
繁荣期           1886年—1889年
第十四次经济危机 1890年—1893年
繁荣期           1894年—1899年
第十五次世界经济危机 1900年—1903年
繁荣期               1905年—1906年
第十六次世界经济危机 1907年-1908年
繁荣期               1909年—1912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1918年
繁荣期               1923年—1928年
第十七次经济危机     1929年—1933年30年代大萧条
繁荣期:             1934年—193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1945年
世界经济危机         1957年—1958年
第十八次经济危机     1948年—1949年
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2年—1974年
第十九次经济危机:   1973年—1975年 高物价 高通胀率 70年代滞胀经济危机
繁荣期               1977年—1978年
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9年—1981年
第二十次经济危机:   1979年-1982年 高物价 高通胀率
八十年代债务危机     1981年—1982年
繁荣期               1983年—1989年 
第三次石油危机       1990年
第二十一次经济危机   1990年—1992年
美国1987年危机      1987年—1992年
日本经济萧条         1990年  日本经济萧条 “失去的十年”
亚州金融危机         1997年—1998年
第二十二次经济危机   2000年—2001年   互联网泡沫危机
第二十三次经济危机   2008年—


此次经济危机将会持续多久 底部在哪 什么时後恢复?三百年世界经济危机规律模型显示得一清二楚。

 

我们早在2008年5月就发文指出同年9月和10月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多事之秋,无论经济 楼市 还是股市层面,指出要解决必须使用大量的资金来应对,农历10月份对大陆股市还是比较有利的。而后华尔街金融风暴就是从9月份开始爆发的,实体经济突然下滑 石油 钢铁 原材料价格暴跌 房地产商难熬,房价走跌,中国此时也出现了三聚氰胺事件,11月份股市好转上升。08年10月份初指出了此次是全球经济危机而不只是一个金融危机那样简单,楼市将迎来慢长的寒冬低迷期,电子产品行业低迷期的到来,全球经济滞缩时代的面临和深化,此后市场表现也证明了这些断言。09年农历六月注定依然会是一个多事之秋。未来经济走势依然严峻。09年农历六月将会有一次股灾发生 多加注意


我们研究发明了三百年世界经济规律模型 两百年世界物价规律模型 国际石油 黄金价格走势模型  两百年钢铁 煤炭 有色金属价格走势模型 股市涨跌规律模型(美国百年道琼斯 日本日经指数 西欧国家股市走势 香港恒指 台湾股市 大陆十八年股市沉浮) 楼市兴衰规律模型(香港地产周期 美国 日本地产 西欧国家地产走势 大陆地产) 主要货币之间汇率模型 我们根据各个模型就可以推断出对应相关市场的未来走势。
更多经济 股市 楼市未来走势  各主要货币之间汇率走势 石油走势 黄金走势等更多未来走势行情判断,数据图片资料详见李世东 http://blog.soufun.com/liyiyi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6-6 22:05:17编辑过]


holdser  金钱 +30  奖励分享 2009-6-6 23:57:1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6 12:16:00
 通胀不会到来 不必杞人忧天
对未来通胀的担忧 是杞人忧天。未来会是一个漫长的通缩经济。

MV=PQ(其中M为货币流通总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Q为交易的商品总量。)

第一  从货币总量M来看。货币发行量并不等于货币流通量,两者是不同概念。

央行增发增印的货币 以及信贷放出的的大量资金。并不等于这些钱就全部进入到实体经济中市场上流通,一部分货币被分流到虚拟经济中:由一个金融机构转到另一个金融机构,新贷的款项又被存进银行,变为储蓄。有的则进入股票、债券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流通。

中国政府的4万亿投资,主要投向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但是这些进入到市场上流通的资金对于钢铁 水泥等本身产能就过剩的产品来说起到的价格支撑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一般消费品行业挤满了竞争激烈的中小企业 民营企业在四万亿投资中 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好处 ,进入这里的资金显然是很少的对消费品产品价格的影响更是有限。

第二  从货币流通速度V来看,流通速度下降是制约物价上升的关键因素。

由于对未来预期的担忧,无论企业还是个人 消费和投资意愿减少,资本以储蓄形式沉淀下来,如窖藏、银行存款、购买股票、债券,投资期货市场,黄金市场,投资房地产等。实体经济中由于购买 采购意愿下降 商品交换频率下降 消费低迷又导致投资的低迷。商品流通中资金的运行周转和使用效率明显降低,导致货币流通速度V锐减。

P=MV/Q,货币流通速度V的锐减 真正进入市场流通的货币总量M增加的并不多 MV乘积并不大 没有增大多少 甚至减少。分母商品总量Q产能相对过剩 基数依旧很大 所以价格P维持低位水平。在这次产能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中,通货紧缩是一个主旋律,通胀只是遥远的预期罢了,实现起来很困难。即使危机中间阶段由于库存品数量的消减,导致物价的上涨也是暂时的。危机后期 产品数量的恢复增长 物价继续下降 一直下降到底部。此时危机才真正见底结束。

第三  从投资和消费来看,最终消费低迷 购买力下降 会导致物价的下降。 

政府发行国债,向民间借钱用于政府支出,用于消费,解决商品市场上需求不足、生产过剩的问题。这本身没有错,错就在政府发国债是用于投资 搞基建 。只能是制造更大的产能 更多的扩张 导致更大的过剩。投资和消费是严重不对等的。借债是要还的,之所以买国债是为了获取收益,政府变相用民间的钱进行政府投资,上大项目 大工程,消费的是什么呢?钢铁 水泥 煤炭 电力,而对于家电 汽车 一般工业制品 消费品起到作用了吗?而这些产品库存依旧很严重,卖不出去。卖不出去,意味着要减产停产,要有人失业 工资会被消减。购买力下降,就会更加节省开支,消费下降,需求进一步萎靡。产品数量的减少速度没有市场需求减少的速度快,相对来说供大于求更加严重,物价表现得会更低。企业首先要保证生存,其次才考虑盈利,唯有压低价格才能生存。

第四 从两百年世界物价规律模型来看,这点是最重要的依据,大道致简。未来物价还有很多的下探的空间。最终下探到底部时,经济危机才结束真正触底反升。具体的时间显然是可以预见到的。

 李世东 http://blog.soufun.com/liyiyi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6 22:04:00

 中国经济

第一次上升周期 1981-1988

中国经济的第一个上升周期。1988年下半年到1989年上半年,是中国经济这轮上升周期到顶峰的时候 经济出现了过热物价呈现两位数的通货膨胀。

第一次下降周期 1989-1991 

中国经济进入我们转向市场体制之后的第一个下降周期和第一个生产过剩的危机。

第二次上升周期 1992-1994

 短短不到三年时间,这一轮上升周期特别迅猛,因为背后有很强的政治性。到了1994上半年,经济过热的现象已 经比较明显,当时的利率提高到了接近14%,国库券的利率14%,银行利率也接近14%。

第二次下降周期 1995-1999 

利率上升,国内需求下降;汇率贬值,海外市场被打开,1994年是整个世界消化了中国国内的经济危机。凡是面向内需生产的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但是沿海地区面向外需生产的企业,是开足马力大生产,利润很丰厚。2000年上半年经济经济回升 但是下半年起一直到2001年下半年 经济又开始下滑。

第三次上升周期 2002-2007 

2002年起经济迅速回升,2002年~2007年大部分产业供过于求,小部分产业供不应求,大部分产业价格在下滑,小部分产业在上升,特别是房地产相关产业价格在迅速上升。中国经济从2003年以后出现了一冷一热,凡是汽车、手机、彩电、空调、服装这一类产业价格在一路下跌,而房地产、钢铁、水泥、原油这一类产业价格在一路上升。

第三次下降周期 2008-     

2008年9月份以来 随着大宗商品 石油 钢铁 煤炭价格的暴跌 国内重工业企业亏损严重,华尔街风暴的发生,外需市场萎靡,订单的骤减,对出口企业打击很大,导致大批企业停工减产 纷纷裁员。股市继续走熊,楼市成交量 下降 房价走跌。经济下滑刺激政府的四万亿投资举措,大搞基建又会导致部分重工业产能的过剩。通过政府主导 的投资扩张来撬动经济的发展显然不会维持多久,即使回升,也是暂时的。还会下降,经济危机远没有见底。内  需消费市场远没有打开,需求不足是根本问题所在。世界两百年物价规律模型显示,通缩将是未来主旋律,经济危机底部确切时间显然是可以预见的。

中国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比较 经济运行步调基本上一致。

世界经济繁荣期                1983年—1989年    
中国经济 第一次上升周期         1981-1988
第二十一次世界经济危机        1990年—1992年
中国经济第一次下降周期          1989-1991
世界经济繁荣期                1993年—1999年
中国经济第二次上升周期          1992-1994
亚州金融危机                  1997年—1998年
中国经济第二次下降周期          1995-1999
第二十二次世界经济危机        2000年—2001年   互联网泡沫危机
中国经济下降周期                2000-2001
世界经济繁荣期                2002年—2007年      
中国经济第三次上升周期            2002-2007
第二十三次世界经济危机        2008年—
中国经济第三次下降周期            2008-


此次经济危机将会持续多久 底部在哪 什么时後会复苏?三百年的世界经济运行情况 用一个模型就可以解释的清清楚楚,什么时间是繁荣期 什么时候会爆发经济危机 显示得一清二楚。未来五十年世界经济还是会按照这种固有的自身规律运行下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7 00:01:00

感谢楼主的分享,同时也恳请楼主能够将您的预测模型分享,如果您的文章已经发表。

感谢您对金融投资版的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7 00:44:00

赞同~!最近在写关于通货紧缩的文章 受益匪浅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0 22:22:00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全球产能过剩 与全球需求的极端不平衡.一方面是一些产品总量很大 绝对产能过剩 产品积压 大量库存 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比如钢铁 煤炭 水泥 家电 电子消费品 汽车等产能过剩的行业。另一方面是一些产品价格过高 实际消费购买力被压缩 成交量下降 造成相对产能过剩。最明显的就是房子。

经济危机的表现 企业破产、开工率下降、投资下降、库存增加,企业纷纷打价格战,降低成本,削减工资,从而缩小了市场,为争夺缩小了的市场,只好进一步打价格战,进一步降低成本,削减工资,直至大量企业破产倒闭,陷入全局性经济危机。

劳工成本下降导致工资福利下降,购买力下降最终使需求市场的萎靡不振。

由于投资自由化,跨国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最低成本、最低税收,迫使各国争相向跨国公司减让税收、压制劳工运动、减低工资。由于贸易自由化,各国中小企业和农业跨国界相互竞争,价格不断下降,工资成本不断被压缩,大量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纷纷倒闭,造成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一步萎缩。发达国家的工人面临工厂关闭、转移的威胁,被迫接受资方裁减员工、降低工资、增加工作量的要求,发达国家工人的福利和工资削减,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内市场需求下降。制造业纷纷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则在跨国公司的打击下大量破产倒闭,相应地发展中国家债务沉重,相互竞争,初级产品价格越来越低,国际市场需求也进一步萎缩。其结果则是世界市场的消费需求萎缩。

世界各国出口赚了美国人的钱,又送回美国证券市场,借钱给美国人消费和投资所用,而美国人花钱又支撑了美国和各国经济的增长或者不至于负增长.过度的借贷消费 严重透支了未来消费 如此恶性循环,美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国际收支逆差越来越大,世界经济的总需求越来越低迷。

遵守经济发展运行规律,顺势而为是关键。识时务者为俊杰。经济危机好比人体血液循环不畅,江河发洪水。最重要的是疏通和引导而不是去堵,否则最终会出现堰塞湖,延迟爆发而已,危险会更大。

美国1929年发生大萧条之前,政府的财力当时相当雄厚,尽管政府财政手段、货币手段出尽,还是逃不出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而真正让美国走出大萧条的,是总需求的恢复和增加。罗斯福新政中有一点很值得借鉴 劫富济贫 缩小贫富差距 财富分配合理化 全体人民购买力增加 总需求才能跟上。 为什么日本会大萧条?是时政府不仅财力雄厚,而且国民信心冲天,认为问题用财政手段、货币手段就可以解决,以至于有了逆天而为的做法。而结果确是迎来萧条的十年。

中国政府目前以投资拉动为主保GDP增长的做法显然只是扬汤止沸,新增投资中的一部分产能投资将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各地纷纷上马的“铁公基”项目,对于拉动钢铁 有色金属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有利,政府短期内提高GDP政绩以外,对于解决就业问题作用不是很大。做的好短期内可以见点效果,做的不好,事与愿违。市场经济还是由市场来解决,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干预可能会适得其反,政府还是花点心思解决好民生 就业 财富公平分配的问题。政府要做的不是刺激而应当是培育内需市场。提高实际工资水平 购买力水平提高,内需市场自然就打开。减轻住房 医疗 教育负担压力,要保障消费无后顾之忧。 

走出困境之举:  

第一 提高和改善现有生产力,改进技术和提高研发水平,整合行政 财务 人力等资源 ,降低成本和费用,避免资源浪费 减少能耗和污染,提高环保水平。提高附加值 。这需要时间和资源的高效配置,使存量生产力变得更有效率.而不是继续浪费性投资和消费。生产力的提高决定摆脱经济周期的时间和机会。

第二 出现新的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增量生产力。以新科技为代表的高效生产力,比如智能技术,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从新医药 环保 新技术 通信 新的需求诉求导入,可以是方式和习惯 产品 技术的创新和引进。开拓一片新蓝海市场,打开需求之门。

第三 重大的制度创新造成的世界经济繁。消除贫富分化是消除经济危机最好的办法  收入更加合理 财富分配更加公平 购买力的提高是总需求提高的关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