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092 2
2016-07-01
需求目标的反作用  

    自为的人,作为遗传的工具而生存,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得不首先满足安全、食物、温暖……等等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所有新的需求形式和需求对象也只是实现这些基本生存条件的工具和途径。但是,新的需求对象在改善最基本生存条件的同时改变了需求者的性质,进而改变了基本生存条件本身,人的性质被新的需求对象所改变,也就是被更多的间接化的需求品的出现而改变。

    需求对象从纯粹的自然物变成了更多是由人创造的社会产品,成了石器、铜器、纺织物、窝棚、沟墙、水渠、田埂……,不具有这些基本的生存条件就不能算是与这个时代相称的人,就不具备做人的资格。甚至,主要工具和需求品的性质成了这个社会性质的标尺,历史学家们通常用石器、铜器、铁器、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这样的工具性的产品来表述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性质。

    生存条件逐渐被转换成了生存目标的过程并不一定总是直接、均衡地表现为元间需求重要性的上升。如,生孩子本身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宗族延续手段,也以生产更多劳动力为目标,演变成一个使财产和荣誉得以继续增殖和延续的工具,成为养老的一种方式。这时,元间目标被转换、被掩盖。例如,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社会更崇尚追求物质产品,所有的荣誉和尊严都要通过占有更多的物质产品才能实现,似乎生存的突出目标就已经不再是元间对象了,而是物质对象,这时的元间需求品已经蜕变成了实现物质需求的工具和途径,物质的需求反而占据了统治地位,成为了霸主。但是,事实上,需求本身从来就没有脱离物质与元间的对立统一的轨道,元间需求作为幕后导演,只不过被暂时掩盖了而已。

    尽管无数圣贤都希望掀开这层大幕,力图向人们揭示真相,但是,这种揭示能力本身恰恰也建立在那些物质需求品基本满足和涌现的基础之上,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人们积极向往物质需求品的历史趋势。这段历史时期里,由于物质需求品的相对短缺和不稳定造成了人们占有更多物质需求品的习惯和冲动;占有物质需求品是实现元间需求的重要途径;相对于某个时期的生产和需求水平来说,这个星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拥有更先进工具和生产方式的个体和族群才能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即便人们心里清楚了良田万顷、金银财宝统统都是过眼烟云,也无法彻底抛弃这一切,因为一旦放弃了这些,就从根本上放弃了竞争的地位,甚至会失去基本的生存和繁衍机会。

    人类已经很难再回归到原始的田园生活中去了,这是因为人的需求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人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而人本身成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自己是自己性质变化的原因。这种变化主要来自人际间的竞争和人际间的分工合作这样两个相反的途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7-2 11:39: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4 08:08:27
水浪 发表于 2016-7-2 11:39
很深刻的见解
感谢欣赏,请多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