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企业文化
1225 7
2016-07-01
与禅初次结缘还是1996年,我与六和创始人张唐之去位于广东新兴县的温氏集团考察学习温氏的企业+农户模式,顺道去拜偈了禅宗始祖六祖故里国恩寺,才对确定禅宗教义的六祖慧能其人,及慧能所创立的中国式佛教思想略知一二,也方知禅的思想并不神秘。慧能主张“明心见性”,“佛在我心”,“修行不必在寺”,倡导人们不必抛弃现实生活去进行修炼,处处都是禅,人人可修禅,学禅不拘形式,不拘一格。这种思想比较契合我的个性与内心的追求,所以当时我便在六祖庙买了几本介绍禅宗思想的书,闲时反复翻阅,不自觉地在实践中去渐悟禅的本意,这使得现在不少同事和友人说我的生活态度及华夏基石的经营管理方式或多或少带有一点禅意。

  更机缘巧合的是,我的家乡江西宜春是禅文化的汇萃之地——确定禅宗教义的六祖惠能曾在宜春境内的靖安山中禅修,这里后来修有禅院,并以慧能当时的弘法之地“曹溪”命名;禅宗里“马祖兴道场,百丈立清规”的说法,说的是大兴禅宗道场的是马祖道一,始创禅宗戒律的是百丈怀海。而马祖舍利塔在靖安宝峰寺,怀海归真于奉新百丈山,其灵骨均安葬在今宜春市境内。在禅宗“一花开五叶”的鼎盛时期,五大宗派中的沩仰、临济、曹洞都曾在宜春弘法。在宜春洞山创宗的曹洞宗更是由于传入日本,在日本发扬光大而被世界禅宗信徒所仰望,曹洞宗的祖庭普利禅寺屹立在宜春至今已有1500多年。所以宜春当之无愧的被称为“禅宗圣地”。

  但是,老实说,之前我对禅的思想只有一些感悟,断断续续地读了一些有关禅的书和文章,对禅的思想缺乏系统研究和深刻领悟,更没有特别去研究禅的智慧跟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而且,放眼中国甚至整个东方文化圈,还没有发现有人能把禅和经营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懂禅的人不懂管理实践,懂管理实践的人又不懂禅。

  年初出现了一个机缘:宜春家乡的人找到我,希望能为家乡的禅文化建设出些主意,这促使我再次来到广东新兴县六祖故里国恩寺寻源,重返江西宜春家乡的禅院寺庙去感受禅文化、将中外有关禅的书和文章系统研读一遍,在自身经营企业和管理咨询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学习禅的本义。

  当我尝试着用禅的精神、禅的本义、禅的方法再来看待后工业文明时代的种种管理问题和困惑时,有种大开脑洞、豁然开朗之感——禅的智慧不正是突破后工业时代企业经营管理困境的精神源泉和理论基础吗?从以禅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思想智慧里可以找寻到后工业文明时代中国企业的出路,继而形成真正的中国式管理智慧和以此为依据的管理思想体系。

  为什么说要构建以禅学为主的中国智慧式管理?因为禅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并且是汉民族文化思想智慧的集大成者。有“世界禅者”之称的日本禅师铃木大拙认为,“禅是中国的实际精神和充满高远思索的印度形而上学的牢固熔接”。我个人更是认为,汉民族文化的根基就是禅文化,禅文化把印度佛教文化彻底做了改造,变成中国式的宗教思想。禅文化的诞生也符合中国人的思维创造模式,就是以“实际精神”来吸纳外来文化,再进行改造和创新。

  禅文化在五世纪末的中国开始显露雏形,至唐宋时期达到顶峰,从最早只是佛教里的一种修行方法,到以佛学为基础,融合了中国的道、儒文化和实用精神,发展成为有自己的理论、方法及传承体系的思想宗派。尤其是“众生皆是佛性”“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见性成佛”“当下即是净土”等提法,更是使禅从佛教的森严神秘和遥不可及之中走出来,融入文化艺术和大众生活中。后来,百丈怀海所设立的百丈清规把“节俭”和“勤劳”确立为禅宗新经济伦理的两大支柱,对中国老百姓(603883,股吧)行为的影响极为深远。迄今为止,全世界很难找到另外一个民族有中国人这么勤劳,有中国人这么节俭。

  今天我们说对禅文化继承和弘扬最好的是日本,但世人皆知,禅是从中国传入日本,并且深深影响了日本文化和经济社会建设进程的。即便今天大家所说的“工匠精神”,也并不是日本民族原有的,中国早在2300年前就有对“工匠精神”的描述、中国也曾经是世界闻名的工艺艺术品大国。这些都说明禅文化、禅精神其实一直都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生产生活方式中,已经是中国人精神底蕴的一部分。

  而且,禅最鲜明的特征是它本身就具备时代性。禅强调超越语言与思量、超越哲学与理性、超越物与我的分立,使人与自然、人与自心、人与他人达到无隔无障的和谐境界,这种追求是超越时空的,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文化中都是“时尚”的。所以,今天我们需要的只是“擦拭”或“重拾”而已,使禅的智慧与我们的商业文明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重放光彩。

  大家知道,西方工业文明的思想源泉是新教伦理,马克思·韦伯所著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对此作了很详实的描述。与新教伦理相比,禅思想与之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如,新教伦理“履行天职、节欲、积累财富以侍奉上帝”的理念与禅宗“入世修行”及“勤劳”、“节俭”、自然朴素的理念,对形成资本主义精神的作用机理是相近的。

不同之处在于,新教更关注外向型价值,履行天职、积累财富以侍奉上帝,以改造外部世界、实现外部价值为目的。同时,新教伦理尊重自然分工与合作,强调要安心本职工作。依靠合理分工的职业精神,西方的人比较容易组织化,这也正是工业文明时代基于分工理论的企业效率和活力的源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7-1 09:22:31
但是,随着知识经济、分享经济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着知识型员工日益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以外部价值为目的,以严格分工为基础的组织与人的强结构关系正面临挑战——基于严格分工的科层制组织将人附着在组织之上,人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工具,人在组织中是一颗螺丝钉、一个部件,人没有被当做价值创造的主体,没有被视为组织持续经营的动力源(600405,股吧)泉。而在知识经济与互联网时代,人因为自身的价值创造性,逐渐成为可以和货币资本匹敌的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其重要性与日俱增,由此引发组织与人关系的强烈碰撞。今天企业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认为员工能力、意愿、态度与组织发展需求不匹配,价值创造活力不足,激励效果下降,价值观难以统一,员工忠诚度低等等,究其根源在于工业文明时代形成的组织与人的关系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1 09:29:10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正和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1 09:30:00
今天岛君推荐华夏基石创始人,著名管理学家彭剑锋老师的文章,看看禅对新时代的管理有哪些启示。他说:“放眼中国甚至整个东方文化圈,还没有发现有人能把禅和经营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懂禅的人不懂管理实践,懂管理实践的人又不懂禅。”“超越时代,强调实践是禅最鲜明的特征,今天我们需要的只是“擦拭”而已,使禅的智慧与我们的商业文明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重放光彩。”

  来源 / 华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4 15:24:03
彭教授的这个公众号每天都会看,棒棒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7 18:40:42
thank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