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花荣,原名余郑华.中国最知名的股市技术专著作者之一,发行量名列前茅,著作颇受业内职业人士重视,并成为多家职业投资机构的操盘教材,被大批职业投资者和中小股民奉为股市投资经典书籍。
股市投资理论及实战技术著作:
1、《猎庄狐狸》,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2000年畅销书)
2、《套利狐狸》,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年。(上海交易所首任总裁尉文渊作序)
3、《百战狐狸》,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年。(银河证券研究丛书)
4、《淘金狐狸》,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超音波证券学校丛书)
5、《招财狐狸》,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
6、《霹雳狐狸》,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
7、《常胜狐狸》,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
8、《王牌狐狸》,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
9、《至尊狐狸》,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
10、《盲点套利》,地震出版社,2005年。
11、《超限战》,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
12、《百战成精》,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年。
财经小说:
13、《操盘手》,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年。(当年中国十大畅销书,现已重印15次)
14、《操盘手2》,东方出版社,2013年。
花荣,中国第一代红马甲,与他同时代的高手有人锒铛入狱,有人跳楼自杀,有人泥牛入海,他是极少数的幸存者,究竟是什么独门秘笈让他今天依然在亿元俱乐部中享受快意人生呢?
股坛不死鸟
2009年7月28日下午收盘时,中国证券报记者来到了位于“鸟巢”附近的一处高档公寓,花荣的操盘地就坐落于此。由于经常“出镜”,他那张招牌似的脸孔让人一眼便能认出,只是高高的个子超出了记者的想象。
花荣行事与众不同。门牌号码是多数人避之不及的13层13号。“我不迷信,别人说房子里养的金鱼死掉了,谁捞起扔掉谁倒霉;我捞起来,第二天股票还不是涨停。”穿着一件红色T恤衫的花荣向记者娓娓道来。
与众不同的地方还不止于此。花荣很具口才,他知道如何用幽默的方式解开股民心中的问号。两年前记者曾在国家图书馆的音乐厅听过一次证券讲座,先是一位某大型券商的著名分析师演讲,但说了不到15分钟就被听众用嘘声轰下台去,接着花荣上场,只说了几句开场白,观众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一个在股市中驰骋近19年的职业投资人,不了解他的人更愿意将他与呼风唤雨、出手诡异的职业操盘手相联系,但他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稳健投资者,近九年,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无风险套利”。花荣说,“股市一年中总有几次稳当赚钱的机会,只要能抓得住,吃香的、喝辣的,给个市长都不换!”
在中国股市没有做空机制的情况下,“无风险套利”一直让人怀疑是个伪命题,炒股票怎么可能没风险?不过这确是花荣的投资准则。打新股自不必说,攀钢钢钒的整合方案,上电股份的换股合并,日照港的融资方案,还有发行权证时对市值的规定,在他眼里都可以产生无风险的套利机会。花荣说,08年的大熊市凭借这一招赚到了60%。
恪守“无风险套利”的准则源于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2001-2002年时,因为国有股减持的消息,我几乎赔光了所有的钱。那时候,证券公司是给客户透支炒股的,在高杠杆风险下,虽然我操作的股票只下跌了7%-8%,但我自己的七八百万资金已经荡然无存。”花荣说。花荣只是他的笔名,取自曾经工作过的华融信托(银河证券前身)。不过,他也不否认,这名字和水浒传里的帅气小生小李广花荣不无关系,虽然大家对老花最多的赞语是“人不可貌相”。
花荣,1964年出生,祖籍湖北,大学里学习的是电信工程,毕业之后在邮电系统、外贸系统都谋过职,1991年开始在郑州证券做机房的工程师。工科的背景以及丰富的阅历,都为他日后在证券市场一展身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候技术分析是个宝,因为多数人只能自己画K线图,而我在机房里通过钱龙软件,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别小看KDJ、MACD,那可是交易所给交易员传授的正规课程。”花荣说,不久领导发现了他突出的操盘能力,把他调入自营部门,从此花荣踏上了人生的正轨——自营生涯。
说到他的最得意之作,是1996年底到1997年初的深发展一战。当时花荣还在中租集团做自营,“那时深发展走出了一波漂亮的行情,很多人只知道华夏证券现身其中,其实中租集团功不可没。”花荣说到此处难掩喜悦之情。
很多人在媒体上读到的股神或者私募高手多数来自深圳、上海,花荣对此却不屑一顾。“你读过金庸的小说吧,如果说北京的职业高手是南帝、北丐、东邪、西毒,那么上海、深圳的私募在江湖中的地位充其量也就是江南七怪。”
“圈子中的多数人是‘胡传奎’式的胡闹人物,投资方面没什么过多章法,我们的意见也经常不一致,这样也很好,如果真的一致了,股市也到头了。判定股市到头的标准很简单,就是把我们这里最谨慎的人视为反向指标,他们要是看多了,就要警惕了。”花荣说。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位股市传奇人物,坊间流传着一份中国股市十大操盘手的榜单,该人士排名第一。他是股市常青树,很少出现困境,不像处于排行榜第二位和第三位的魏东、肖建华那样险些被大熊市灭掉,王亚伟在这个榜单中排名第十,花荣排名第六。1999年,该人士邀请花荣作操盘手,二人的合作长达六年。“他的领导才能与交际能力是值得肯定的。”花荣说。
多面人生
花荣说,自己不是一个勤奋的股市投资者,“每天11点就睡觉,早晨8点左右就起床,中午还要睡一觉。除了开市的时间,自己基本不会去研究股市,开市的时候偶尔还要把音乐打开。”说着,花荣的手还旋转了一下身边音箱的开关。“我从来不去上市公司调研,倒是有不少上市公司登门拜访。有投资目标,也仅仅是通过人脉关系,打个电话核实一下消息。”
爬山、羽毛球、乒乓球他都是高手,“即使与比我年轻15岁的人打球也很少能遇到对手。”
出乎意料的是,花荣还是一位作家。“那时写小说不觉得累,现在写五分钟就头疼,不过还有很多出版社找我写,真的写不下去了。”花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操盘手》一书发行了十多万册,每册38元,版税每本10%,收入只有38万元,显然爬格子比炒股票要慢得多。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