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br/><strong><font size="2">【内容摘要】<br/></font></strong>我们的观点有何不同:我们认为,在此次全球经济衰退中,中国各地的增长趋势将出现明显的分化。虽然中国ZF的危机应对政策,根据受危机影响最严重地区的情况而制定,但具体实施时很可能不分地区差别,这反映了中国中央ZF和地方ZF之间关系的特殊性质。<br/>结论:对于那些在此次全球经济衰退中受影响较轻的地区,他们所获得的政策支持,可能大于来自外部需求冲击的负面影响。在此意义上,受影响较轻地区的企业的表现,可能远远好于中国的宏观经济面。我们对中国的30&nbsp;&nbsp;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在此次全球衰退中的潜在经济表现进行排序,其中不仅考虑了最初的外需冲击对当地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还考虑了各地区所获得的政策支持因素。随着宏观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逐渐散去,寻找预期业绩持续好于全国经济、最有可能从地区经济中受益的企业,将可能成为一个重大的投资主题。 </p><p>一个国家,三个经济体<br/>中国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差距。从最广义的层面上来看,中国存在三个经济体:东部地区,占国民经济的64%,包括11个省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占国民经济的26%,包括8个省市(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占国民经济的19%,包括12个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内蒙、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参见第8页附录:中国的地区差距图这三个地区的收入水平相差较大。2008年,东部地区的人均GDP为4,790美元,中部地区为2,820美元(相当于东部地区的60%),西部地区为2,500美元(相当于东部地区的50%)(参见第9页附录)。如果以省为单位进行比较,则该地区收入差距就更加明显(参见图一)。例如,上海的人均GDP最高,为10,440美元,是贵州省的8倍多。</p><p>事实上,中国的地区收入差距大于美国各州之间及欧元区各国之间的差距。具体而言,中国各省人均GDP的差异系数(COV,通常用于衡量分布宽度)为0.64,远高于美国各州GDP的差异系数(0.39),甚至也高于欧元区各国人均GDP的差异系数(0.49)(参见图二)。</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