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劳动经济学
5368 4
2009-06-06
我国计算基尼系数的合理性

 

  基尼系数计算,要求把一个社会中的人按收入高低均分为几组(一般是5组),算出每组人群的总收入在全社会总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然后代入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到基尼系数的数值。

 

  在中国的统计年鉴中,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统计调查数据是分列的。

城镇居民的收入是按如下分组进行调查统计:

收入分组         在城镇居民户中的比重(%)

最低收入户                   10%

低收入户                     10%

中等偏下收入户               20%

中等收入户                   20%

中等偏上收入户               20%

高收入户                     10%

最高收入户                   10%

 

农村居民的收入统计则按下列分组进行调查统计:

人均年收入分组       在农村总收入户中的比重(%)

500元以下                       0·7

500-1000元                      1·7

1000-1500元                     3·4

1500-2000元                     5·0

2000-2500元                     6·4

2500-3000元                     7·1

  这样,城乡居民收入分组方法不同,使得计算城乡合一的全国基尼系数,不仅难以进行,而且很难准确。

 

  一种观点,认为这样分开计算切合实际。

 

  厉以宁先生就认为,基尼系数通常适用于市场经济国家,而中国目前处于体制转轨过程中,并且是个二元经济的国家,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结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别很大,不能笼统地用基尼系数来说明问题。按中国现阶段城乡二元经济的情况来分析,可以先算出两个基尼系数:一个是城市的基尼系数,另一个是农村的基尼系数。然后再用加权平均方法算出一个基尼基数。就是说,把城市收入最多的一组同城市收入最少的一组比较,农村收入最多的一组同农村收入最少的一组比较,忽视了二元经济的特征,就会夸大基尼系数的数值。

 

  还有一种观点,在肯定这样统计方法的同时,想方设法把这种难以计算的方法搞得更简易些。

 

  胡祖光先生的《基尼系数的理论最佳值和简易计算公式》(《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就提出了一个计算基尼系数的简易公式:G =P5-P1,基尼系数等于收入5分法中收入最高的20%的人群的收入百分比与收入最低的20%的收入百分比之差。他提出的前提条件是,要把农村的总户数分为低收入、次低收入、中等收入、次高收入、高收入五组,每组为总户数的20%。胡祖光在《基尼系数和统计数据——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中,还进一步论说了这种计算的方式方法。

 

  另有一种观点,认定一个是城市的基尼系数,另一个是农村的基尼系数的这种计算方法根本不能成立,是在对基尼系数计算开玩笑。

 

  认为这样将全国切成两大块,“各与同类人相比”,理由只是“中国存在城乡二元经济”,其实质是回避了造成国民间收入差距极大、形成贫富特别悬殊的一个重要因素。说什么“如果注意到‘城乡二元经济’造成‘基尼系数’过高的‘客观现实’,我国的‘基尼系数’就不是过高的了。”这种方法是在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心理等方面强化社会分配的不公正,强化“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合理性”,所计算出的只是“国产”的“基尼系数”,当然也就没有任何价值。

 

  其实,应该认识到基尼系数是相当模糊的一个数据,它只能大致反映收入分配的不平均程度及相对合理程度,对其产生绝对化的信赖感也是欠妥当的。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的计算方法,也适合于财富、资产等等的基尼系数的计算。在调查研究中为了对相关指标综合比较,进行相关分析。基尼系数可以有多种:有消费的,有收入的,有家户的,有个人的基尼系数。

 

  从统计科学的发展史上,我们也得知: 1986年,凯伯里特(Keebleetc)将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用于测量行业在地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1991年,克鲁格曼(Krugman)计算了美国3位数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1997年,阿米第(Amiti)计算了EU十国的3位数水平的27个行业的基尼系数及五国65个行业的基尼系数,以检验EU国家在1968-1990年期间的工业是否更为集中了。2003年,南京大学先生梁琦用基尼系数研究中国工业的区域集聚程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7-16 09:42:15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但先分组再计算基尼系数的方法已经显得过于老旧,关于这一点在“对基尼系数估算与分解的进一步说明_对陈宗胜教授评论的再答复”有详细的说明。中国基尼系数的计算主要在于统计数据,为要迎合“有中国特色”的数据(如城乡居民收入统计口径不一致等),国际上通用的基尼系数计算方法往往需要做一些改动,但随着居民收入调查数据的逐步完善,这个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0 19:24:59
那这个基尼系数还有用吗,有别的更好的指标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4:01:49
推荐大家看看阿玛蒂亚 森的《论经济不平等》,里面有关与不平等指标的详细论述。此外,国内的学者也开始就其不足展开研究:郭平,彭妮娅和侯盾(2009)的论文就证明了在相同的基尼系数下可以存在不同的洛伦兹曲线。若有其他更好的文献,欢迎跟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28 23:44:11
阿玛蒂亚 森的《论经济不平等》,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46058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