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191 7
2016-07-12

有关我国粮食经济与政策的几个问题

(一)粮食问题的内涵与背景

粮食消费的结构性加强。

生产比较成本与比较优势。计划体制下,利益吸引不够,价格支持不足,要考虑机会成本。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粮食价格波动与市场稳定,会影响通货膨胀。要考虑政策选择的国际边界约束。

粮食问题与高速工业化有关,与市场化相联系,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更多重视效率目标。粮食省长负责制存在不合理的成分。效率不同于效果。可能效果高但是效率低。对于民以食为天的实证分析。


A表示生物学意义上的民以食为天,反映了命题的普遍真实性。B表示经济学意义上命题真实性程度较低。构成是:经济发达的现代,当代。高收入国家地区。高收入阶层。改善食物品质的需求。特征是:较高的需求弹性和较低的恩格尔系数。

二者交集C部分表示同时具备两种概念特征的经济学意义上该命题的真实性程度较高。

C部分的构成是:经济不发达的远古。低收入国家、地区。低收入贫困阶层。最基本的必需食物的消费。特征是较低的需求弹性和较高的恩格尔系数。

(二)粮食市场化改革需要重新思考认识前提。粮食过剩局面不能保证粮改真正成功。1987年粮食市场改革的轨迹。1983年首次出现相对过剩。1984年比较明显,出现低水平相对过剩。需要进行购销体制改革,边际收购价下降。价格上升,产量下降。1986年以后开始了统购双轨制。上世纪90年代初产量增长,1989年以后过剩,改革销售价格,取消统购统销。19931994两年粮价上涨,可能是由于短期因素。1994年实行粮食省长负责制。19951996年度出现过剩局面,改革以后,产量下降,出现政策的反复。

对于粮食问题,目标没有意见,但是运作中出现了问题,对于市场波动没有正确的认识。市场机制不能保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也不能保证提高所有省区粮食自给率。

省区粮食自给政策增加了粮食生产边际资源成本。粮食总量过剩结构性过剩同时存在。不利于省区间的粮食流通。

问题在于沿海省份依靠其他省份吃饭,是否可靠?这里实际上存在一种交换关系。沿海省份放弃粮食生产,其他省份有没有充足的供给能力。粮食流而不通,通而不畅是个大问题。粮食内部的政策环境也不利于粮食市场的发育。

市场机制不能提高国内的粮食自给率。需要节约国内粮食生产的资源成本。增加粮食进口,有利于支持我国粮食出口的竞争力。适应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形势。问题在于粮食禁运也会影响粮食安全。国际市场的容量,国家粮价的波动,外汇支付能力的压力都会影响粮食安全。还要考虑粮食安全的国际影响。因此要考虑粮食安全的市场。出问题的机率较小。粮食是个买方市场,禁运未必有影响,因为存在多边贸易。

(三)比较优势与我国的食物贸易结构

需要考虑:

我国食物与贸易趋势的关系。

工业化期间粮食贸易结构演化的事实观察。

比较优势与我国食物贸易结构。我国要素禀赋特征和国际表达。不同食物生产的要素比例与成本结构,需要有对农产品生产阶段的分析。食物生产加工阶段的要素比例特点。国内消费模式与距离因素的作用。

我国粮食出口与世界粮食市场的结构演化。我国食物政策调整的第三种选择。

参考北京大学卢峰教授有关资料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7-13 08:33:46
粮食问题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战略的大问题,必竞民以食为天。中国的粮食问题对于不同地区与整个国家层面来讲,问题还真的不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13 09:22: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13 12:01:24
hansenyi 发表于 2016-7-13 08:33
粮食问题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战略的大问题,必竞民以食为天。中国的粮食问题对于不同地区与整个国家层面来 ...
粮食问题是个大问题,手中无粮心里慌,手中有粮才踏实。要正确理解粮食需求,口粮是关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16 12:56:32
楼主的问题提得有点很大很大。谈点个人小看法:(1)中国多年一直提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不是一个问题?第一,冷战思维下,就确实就是个问题,中国人不能满足自己的口粮是个大问题;第二,破除冷战思维,目前断言说是不是问题没有定论,但是从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研究清楚的,当然这依然很复杂。已有的研究主流是从粮食消费做为主线研究的,基本上日益精巧且颇具说服力,涵盖消费结构变动、标准化人均食品消费及人口趋势等,以此对照供给说明问题,应该说能够很好地说明粮食消费问题,当然国内的供给量和潜力相对容易测算。那么一个关键在于依靠国际市场调节的可能幅度是多大?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回答。比较定性地来看,个人认为中国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可能冲击可能是预期大于实际的,而且可能具有牛鞭效应影响,当然这点无法实证,但可以预测。
(2)回到一把手负责制,一方面粮食不同于石油,石油可以通过两三桶油实施,粮食则要通过层层指导、监督、把关才能实现;另一方面来看,这是种有效但比较糟糕的制度,经济行为应该回归经济手段调节,经济手段难点有二:一是成本无法预测(受世界波动影响太大);二是政策后果风险不可预测(当前中国不就怕乱么)。
(3)粮食安全不安全取决于种植意愿,种植意愿在于市场价格调节,市场价格形成目前是国际化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低成本地)自行决定价格。而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很多,也基本涵盖了粮食价格的方方面面。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经济手段不到位,通俗地讲就是上收的太多,给的太少。(当然这些在加强,但是系统地看,成本下不来,补贴跟不上,这就难为了供给;需求这个事儿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当前研究的足够清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8-5 17:07:28
junzhitianxia 发表于 2016-7-16 12:56
楼主的问题提得有点很大很大。谈点个人小看法:(1)中国多年一直提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不是一个问题?第一 ...
个人认为粮食安全如果完全交给市场,就会存在隐患。以前对于这个问题的假设是市场不会出问题。实际上,国际关系出了问题,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两国之间的贸易。因此需要ZF的干预,及时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也需要有一定的粮食储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