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24) 回复(0) 2017-06-25 16:23:32赞快速回复
殊不知,在马克思看来,“以自由联合劳动的条件去取代劳动受奴役的经济条件,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逐步完成(这是经济改造)”——马克思既没有把公社作为应该、可以推行按劳分配的政治形式来看待,也没有对公社提出实行按劳分配或按劳分配为主体的要求,而是将逐步完成“经济改造”,“把劳动从垄断劳动者自己所创造的或是自然所赐予的劳动资料的那批人篡夺的权力(奴役)下解放出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视为新生政权的一项实质性任务。
各种生产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劳动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让社会主义社会劳动逐步成为富民劳动的理论思想,是让劳动、勤劳也能致富的理论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各种生产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劳动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马克思关于逐步完成经济改造,逐步把劳动从资本奴役下解放出来,逐步使劳动从经济上获得解放的具体化、中国化的重大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贡献。
九十年过去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较好地解决了不断做大蛋糕的课题;为解决好分好蛋糕的课题提出了各种生产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劳动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理论思想。全党同志和广大劳动者都应该倍加重视、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决不能再让人把这个“好经”给念歪了!
一个闪耀着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之光的“亮点”! [color=#999999 !important][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复制链接] |
| 电梯直达[url=] [/url]楼主 发表于 2014-7-11 17:08: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取消回复通知
|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分配方式、制度! 盼铁成钢 发表于 2015-8-3 15:31
![]()
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头戏”——排除阻碍劳动者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
“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 ...
马克思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怎么用? “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精神实质,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习近平.
社会主义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很长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从走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制度的确立建设、发展到私有制的彻底消灭,是一个渐次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过程。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方式的科学预测。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想要避免重蹈两极分化的覆辙,究竟该实行什么样的基本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无疑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分配发展的方向、目标。但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新生政权的诞生,进步、发展到能够实行按劳分配,必然有一个建设、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旧的分配方式、制度向按劳分配的方式、制度过渡的过程,是一个既不能长期因袭旧的分配方式、制度,又还不能实行按劳分配的方式、制度的历史阶段;一个因为还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而既不能盲目搞按劳分配(当然也就不存在什么为主不为主之说),又因为必须防止和避免重蹈两极分化的覆辙因而不能因袭旧的、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的分配方式、制度的特定历史阶段;一个必须创建有别于资本主义道路——必然两极分化之路、能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语录)”的新的分配方式、制度的历史阶段。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要把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建设、发展成能够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成长之路要走。把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建设、发展成能够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将是一个逐步前行的很长的历史过程。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开创处于并将长期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方式、制度,决不是“偷懒”——简单套用按劳分配或者叫按劳分配为主,把按劳分配强加在其头上就能完成的艰巨的历史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根本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
马克思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精神实质,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运用它分析解决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处于并将长期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究竟该实行什么样的基本分配方式、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根本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决不能脱离还远不是可以和能够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阶段这个最基本的实际去“设计”,绝不能照本宣科和“偷懒”——简单地按劳分配(或者叫按劳分配为主)强加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当今中国头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探索、创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方式、制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人们走出在刚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阶段,就总想实行“按劳分配”或“按劳分配为主体”的误区拓展了认识空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没再援用“坚持按劳分配”或者“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提法。个人以为:全会应该是从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道路的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认识到了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还根本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而不再援用“坚持实行按劳分配” 或者“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提法。个人以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闪耀着解放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之光的“亮点”,我们没有理由不让这个亮点亮起来,然而遗憾的是,这个“亮点”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阐释。很快就要召开十九大了,但愿:党的理论宣传思想工作者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能重视、珍惜、深入阐释、宣传好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这个闪耀着解放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之光的“亮点”,让这个闪着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之光的“亮点”亮点真正亮起来,坚持从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根本的实际出发,致力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分配方式、制度的探索、创新。

阅读(15) 回复(0) 2017-06-26 19:31:02赞快速回复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分配方式的科学预测,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已经消亡的基础之上的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是人类发展历史上一个很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眼下还只是刚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过几十年的国度,把按劳分配作为未来基本分配方式发展的方向、原则写入宪法是必须的,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中国,离马克思所预测的、能够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而现实中的中国,还远不是能够 各尽所能 和可以实行 按劳分配 (或者叫按劳分配为主) 的国度。
按劳分配在什么历史条件下才能实行?
《哥达纲领批判》中有这样的表述: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每一名劳动者都能从社会领得一张在作了必要的社会扣除之后的凭证,劳动者个人根据这张凭证向社会领得一份耗费同等劳动量的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领回来。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显然在这里,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已经消亡。
劳动者的个人劳动,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社会发给劳动者的是作了必要社会扣除后的劳动券而不再是货币。劳动者凭劳动券领取而不是购买消费资料。这显然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已经消亡基础之上是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显然还远没有进入“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的历史阶段,因而也还远不是可以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使属于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那它至少也还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中的“起始阶段”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离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消亡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远不是可以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时期,既然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那么又何来什么按劳分配为辅与为主之说?
>强国社区>深入讨论
阅读(3) 回复(0) 2017-06-26 20:00:34赞快速回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并不等于已经具有现实可能性.

阅读(0) 回复(0) 2017-07-01 15:41:02赞快速回复
在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中,“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 “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显然在这里,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已经消亡。
劳动者的个人劳动,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社会发给劳动者的是作了必要社会扣除后的劳动券而不再是货币。劳动者凭劳动券领取而不是购买消费资料。这显然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已经消亡基础之上是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显然还远没有进入“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的历史阶段,因而也还远不是可以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使属于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那它至少也还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中的“起始阶段”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离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消亡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远不是可以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时期,既然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那么又何来什么按劳分配为辅与为主之说?
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社会上产生实行按劳分配的要求和想法具有必然性。然而,有必然性并不等于就已经有了现实可能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还在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离 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不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即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历史阶段。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走(建设、发展)到了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的历史阶段,才会具有实行按劳分配的现实可能性。
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必将证明:无论把必然性论证得多么充分,也不管把必要性说的多么动听,哪怕创造再多的“新名词”、“新概念”来企图“自圆其说”,归根到底,误以为只要有必然性,就具有现实可能性,误把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等同于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的历史阶段,总想把按劳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强加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头上的想法,终归只是一种不实事求是——不切实际、有悖于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的幻想。
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必将证明:总想把按劳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强加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头上——不切实际、有悖于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的幻想,终将被真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所抛弃。
度百科
阅读(2056) 回复(28) 2017-07-01 17:36:33赞(4)快速回复
一.

阅读(3035) 回复(58) 2016-06-05 19:06:07赞(2)快速回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能够实行按劳分配或者叫按劳分配为主吗?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并不等于已经具有现实可能性.
>强国社区>深入讨论 阅读(0) 回复(0) 2017-07-01 15:41:02赞快速回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并不等于已经具有现实可能性.
关注阅读设置
分享
在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中,“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 “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显然在这里,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已经消亡。
劳动者的个人劳动,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社会发给劳动者的是作了必要社会扣除后的劳动券而不再是货币。劳动者凭劳动券领取而不是购买消费资料。这显然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已经消亡基础之上是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显然还远没有进入“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的历史阶段,因而也还远不是可以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使属于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那它至少也还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中的“起始阶段”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离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消亡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远不是可以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时期,既然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那么又何来什么按劳分配为辅与为主之说?
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社会上产生实行按劳分配的要求和想法具有必然性。然而,有必然性并不等于就已经有了现实可能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还在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离 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不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即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历史阶段。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走(建设、发展)到了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的历史阶段,才会具有实行按劳分配的现实可能性。
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必将证明:无论把必然性论证得多么充分,也不管把必要性说的多么动听,哪怕创造再多的“新名词”、“新概念”来企图“自圆其说”,归根到底,误以为只要有必然性,就具有现实可能性,误把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等同于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的历史阶段,总想把按劳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强加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头上的想法,终归只是一种不实事求是——不切实际、有悖于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的幻想。
三.
现实的中国,还远不是可以实行 按劳分配 的国度.
>强国社区>深入讨论 阅读(29) 回复(0) 2017-06-26 19:31:02赞快速回复
现实中的中国,还远不是可以实行 按劳分配 的国度.
关注阅读设置
分享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分配方式的科学预测,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已经消亡的基础之上的分配方式。
社会主义是人类发展历史上一个很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眼下还只是刚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过几十年的国度,把按劳分配作为未来基本分配方式发展的方向、原则写入宪法是必须的,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中国,离马克思所预测的、能够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而现实中的中国,还远不是能够 各尽所能 和可以实行 按劳分配 (或者叫按劳分配为主) 的国度。
按劳分配在什么历史条件下才能实行?
《哥达纲领批判》中有这样的表述: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每一名劳动者都能从社会领得一张在作了必要的社会扣除之后的凭证,劳动者个人根据这张凭证向社会领得一份耗费同等劳动量的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领回来。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显然在这里,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已经消亡。
劳动者的个人劳动,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社会发给劳动者的是作了必要社会扣除后的劳动券而不再是货币。劳动者凭劳动券领取而不是购买消费资料。这显然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已经消亡基础之上是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显然还远没有进入“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的历史阶段,因而也还远不是可以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使属于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那它至少也还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中的“起始阶段”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离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消亡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远不是可以实行按劳分配的历史时期,既然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基础,那么又何来什么按劳分配为辅与为主之说?
四.
一个闪耀着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之光的“亮点”! >强国社区>深入讨论 阅读(38) 回复(0) 2017-06-25 16:23:32赞快速回复 殊不知,在马克思看来,“以自由联合劳动的条件去取代劳动受奴役的经济条件,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逐步完成(这是经济改造)”——马克思既没有把公社作为应该、可以推行按劳分配的政治形式来看待,也没有对公社提出实行按劳分配或按劳分配为主体的要求,而是将逐步完成“经济改造”,“把劳动从垄断劳动者自己所创造的或是自然所赐予的劳动资料的那批人篡夺的权力(奴役)下解放出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视为新生政权的一项实质性任务。 各种生产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劳动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让社会主义社会劳动逐步成为富民劳动的理论思想,是让劳动、勤劳也能致富的理论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各种生产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劳动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思想,是马克思关于逐步完成经济改造,逐步把劳动从资本奴役下解放出来,逐步使劳动从经济上获得解放的具体化、中国化的重大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贡献。 九十年过去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较好地解决了不断做大蛋糕的课题;为解决好分好蛋糕的课题提出了各种生产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劳动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理论思想。全党同志和广大劳动者都应该倍加重视、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决不能再让人把这个“好经”给念歪了!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复制链接]
一个闪耀着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之光的“亮点”!
关注阅读设置
分享
【社会主义社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新生政权的诞生,进步、发展到能够实行按劳分配,必然有一个建设、发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这是一个逐步缩小差距、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的名言来说,就是一个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做大蛋糕,和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必须下决心分好蛋糕的历史过程。就分配而言,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一个因为还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而既不能盲目搞按劳分配,又因为必须防止和避免重蹈两极分化的覆辙因而不能因袭旧的、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的分配方式、制度的特定历史阶段。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中,无论幻想把按劳分配强加于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还是因袭只能富资穷劳、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的分配方式、制度,都不仅在理论上有悖于马克思主义,而且必然给对实践中社会主义造成重大挫折。如果承认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当今中国还不过是处于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起点的社会主义国家。
有的人总以为只要一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就具备了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有的人总想在刚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时就实行“按劳分配”或“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也貌似很坚持马克思主义,但实则有悖于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精神。
既然我们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既然我们还处于因为还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而既不能盲目搞按劳分配,又因为必须防止和避免重蹈两极分化的覆辙因而不能因袭旧的、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的分配方式、制度的特定历史阶段,那么,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中,究竟应该实行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制度呢?
使各种生产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让劳动要素平等参与收益分配!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践经过艰辛的探索从理论上所作出的明确回答。
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自信,坚定对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的收益分配论的理论自信,珍惜、重视新的收益分配论这一重大创新成果,深化对这一重大理论成果的研究、认识,作出正确的解读,加大阐释、宣传、普及的力度,努力化解、纠正、消除种种误解、曲解,促进党的理论思想新成果在指导分配制度改革实践中的应用,既是思想理论教育宣传工作的职责,又是摆在思想理论宣传教育工作面前一项十分的重要任务。】——摘自 强国社区>深入讨论>2017-01-09 13:12:0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有与自身实际相适应的“相对独立的”或者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历经多年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原创首发)》.原帖地址:http://bbs1.people.com.cn/post/2/1/2/160538748.html
一个闪耀着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之光的“亮点”!
发表于 2014-7-11 17:08: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取消回复通知
|
五.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分配方式、制度!

阅读(10) 回复(0) 2017-06-25 17:30:02赞快速回复
发表于 2017-6-10 21:38:08 |只看该作者
《保卫《资本论》 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修订版)》(许光伟)【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必将证明:无论把必然性论证得多么充分,也不管把必要性说的多么动听,哪怕创造再多的“新名词”、“新概念”来企图“自圆其说”,归根到底,误以为只要有必然性,就具有现实可能性,误把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等同于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的历史阶段,总想把按劳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强加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头上的想法,终归只是一种不实事求是——不切实际、有悖于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的幻想。】——摘自“楼主”的帖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并不等于已经具有现实可能性”.
==================================================================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选集:第2卷.
当革命成功之后,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又何尝不是如此?
有的人总以为只要一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就具备了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有的人总想在刚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时就实行“按劳分配”或“按劳分配为主体”。
当今中国最根本的国情是: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想要避免重蹈两极分化的覆辙,究竟该实行什么样的基本分配方式?是把按劳分配(或者叫按劳分配为主体)套用到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头上?还是应该从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探索、开创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分配方式?唯一正确的选择是:从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探索、开创与之相适应的(或者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分配方式——道理很简单:与 不能把城市武装起义强加在当年的中国革命头上、不能“急于求成”地追求所有制的“一大二公”和把只有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中高级阶段才有可能实行的“计划经济”等强加于新中国头上的道理一样一样的。

阅读(0) 回复(0) 2017-07-06 19:45:26赞快速回复
【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必将证明:无论把必然性论证得多么充分,也不管把必要性说的多么动听,哪怕创造再多的“新名词”、“新概念”来企图“自圆其说”,归根到底,误以为只要有必然性,就具有现实可能性,误把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等同于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的历史阶段,总想把按劳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强加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头上的想法,终归只是一种不实事求是——不切实际、有悖于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的幻想。】——摘自盼铁成钢的帖子“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并不等于已经具有现实可能性.”
==================================================================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选集:第2卷.
当革命成功之后,走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又何尝不是如此?
有的人总以为只要一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就具备了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有的人总想在刚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时就实行“按劳分配”或“按劳分配为主体”。
当今中国最根本的国情是: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想要避免重蹈两极分化的覆辙,究竟该实行什么样的基本分配方式?是把按劳分配(或者叫按劳分配为主体)套用到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头上?还是应该从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探索、开创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分配方式?唯一正确的选择是:从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探索、开创与之相适应的(或者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分配方式——道理很简单:与 不能把城市武装起义强加在当年的中国革命头上、不能“急于求成”地追求所有制的“一大二公”和把只有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中高级阶段才有可能实行的“计划经济”等强加于新中国头上的道理一样一样的。

阅读(46) 回复(0) 2017-07-02 14:19:38赞快速回复

这些话肯定会让不少人很没“面子”、很不舒服,只有这些人真有实事求是精神,真敢从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才可能接受的话:
【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社会上产生实行按劳分配的要求和想法具有必然性。然而,有必然性并不等于就已经有了现实可能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还在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离 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不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即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历史阶段。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走(建设、发展)到了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的历史阶段,才会具有实行按劳分配的现实可能性。
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必将证明:无论把必然性论证得多么充分,也不管把必要性说的多么动听,哪怕创造再多的“新名词”、“新概念”来企图“自圆其说”,归根到底,误以为只要有必然性,就具有现实可能性,误把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等同于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的历史阶段,总想把按劳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强加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头上的想法,终归只是一种不实事求是——不切实际、有悖于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的幻想。】—— 摘自“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并不等于已经具有现实可能性.”
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社会上产生实行按劳分配的要求和想法具有必然性。然而,有必然性并不等于就已经有了现实可能性。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还在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离 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不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即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历史阶段。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走(建设、发展)到了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的历史阶段,才会具有实行按劳分配的现实可能性。
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必将证明:无论把必然性论证得多么充分,也不管把必要性说的多么动听,哪怕创造再多的“新名词”、“新概念”来企图“自圆其说”,归根到底,误以为只要有必然性,就具有现实可能性,误把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阶段,等同于 “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耗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的历史阶段,总想把按劳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强加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头上的想法,终归只是一种不实事求是——不切实际、有悖于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的幻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为解放思想,走出传统认识的误区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走出传统认识的误区,更要有真正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决心和勇气.
转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虽然为解放思想,走出传统认识的误区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阅读(0) 回复(0) 2017-07-24 16:11:07赞快速回复

阅读(36) 回复(0) 2017-07-31 17:27:03赞快速回复

阅读(55) 回复(0) 2017-07-21 16:59:36赞快速回复

阅读(31) 回复(0) 2017-07-24 16:37:13赞快速回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为解放思想,走出传统认识的误区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走出传统认识的误区,更要有真正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决心和勇气.
转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虽然为解放思想,走出传统认识的误区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阅读(0) 回复(0) 2017-07-24 16:11:07赞快速回复

阅读(2) 回复(0) 2017-07-30 21:50:59赞快速回复

阅读(6) 回复(0) 2017-08-26 14:46:23赞快速回复

阅读(1) 回复(0) 2017-08-26 14:07:11赞快速回复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