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2596 1
2016-07-19
上海迪士尼乐园开门迎客,直接点燃了国内主题公园的战火,各大企业磨枪擦剑、来势汹汹,万达王健林形容为“好虎架不住群狼”。据悉,万达、华侨城、华强方特、长隆集团、宋城演艺等知名企业已加入战团,投入资金少则百亿,多则数千亿。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大好前景,确确实实在中国产生了米老鼠效应:各地主题公园兴建速度明显加快,都想着在“体验经济”时代中分到一杯羹。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对迪士尼来说,到中国掘金并非难事,但对本土主题公园而言,大多数未能摆脱亏损,或只是勉强盈利。

4.jpg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主题公园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目前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300家主题公园中,盈利的只有一成左右,其余的都处于亏损或盈亏持平,亏损的高达七成。

即便是盈利艰难,很多企业仍不是在想方设法地增加营收,提高管理能力,加大后期维护,反而有不少开发商在不断造嘘头、讲故事,企图在资本市场、二级市场中获利,不得不说这是主题公园业的一大陋习。

国内主题公园严重依赖门票收入,而迪士尼主题公园则不以门票收入为主要来源,衍生消费品的收入才是其得以“称王”的根本。据统计,迪士尼的酒店、餐饮和纪念品销售收入至少已占该集团总体收入的60%以上,门票收入仅占其收入的20%至30%。并且,迪士尼每年会拿出数千万美元用于增设新创意、新节目。

另外,迪士尼的盈利模式十分特别,是特有的“影视娱乐驱动型”,亦即“利润乘数模式”,迪士尼通过制作并包装源头产品--动画,打造影视娱乐、主题公园、消费产品等环环相扣、互帮互助的财富生产链。

迪士尼的跨界营销是如何操作的呢?首先,迪士尼不断推出一部部制作精美的卡通电影,每一部影片推出后进行大力宣传,通过电影放映、发行拷贝和录像带,赚取第一轮利润。

然后,是后续产品的开发,每放一部卡通片就在主题公园中增加一个新的人物,在电影和公园共同营造出的氛围中,部分游客因为电影而游览主题公园,迪士尼由此赚取第二轮利润。

接着,是品牌产品,通过特许授权、出版、零售迪士尼“标签产品”等途径,赚取第三轮利润。迪士尼不拘泥于根据原创作品打造产业链,而是通过跨平台进行整合营销,比如《加勒比海盗》就是从迪士尼乐园的一个游乐项目演变成为全球大卖的系列电影。
最后,迪士尼还在不断地收购电视频道,已经有了卡通电影频道、家庭娱乐频道,甚至还买了新闻频道,借助电视的触角,布下天罗地网,赚取第四轮利润。这四轮环节形成巨大的联动和营销效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7-19 23:20:12
品牌效应+良好的用户体验+某些无法替代的优势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