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及工信部均表态将积极推动物联网研发,同时物联网与智慧城市重点专项有望在今年启动实施,这意味着智慧城市的概念正逐渐落地走进现实。国家在大力推行智慧城市建设,数据显示,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对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而物联网则是其中的关键。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
物联网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
中国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需求前景预测表(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亟需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智慧城市建设上,由于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可供开发土地和能源短缺、自然环境急剧恶化等问题,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诸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当物联网这一新兴的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及国内外政策的大力支持,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技术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基于物联网蓬勃兴起的业务与应用逐渐成为智慧城市的主流应用,并且物联网能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使城市环境完备智能、城市服务高效灵活、城市治理精准高效,使城市更加智慧,使人们生活更美好,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发展的具体应用,技术与应用的完美结合,将充分发挥系统的精确预测、科学决策、统筹管理、资源共享等功能,而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结合程度,将是产业落地的关键、技术惠民的重心。
智慧城市需求潜力巨大
我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城镇化建设时期,城镇化率也从1983年的21%左右提升至了2015年的56.1%,而且我国城镇化高速进程仍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高速城镇化的同时,我国城镇化也出现了许多负面影响。
“城市病”日益严重,如城市中的交通拥挤、医疗卫生保障、大量的人口流动、城市管理难度大等问题,都成为城市发展的掣肘。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则可以成为有效化解“城市病”的方式之一,这也是国家大力推行智慧城市的原因所在。
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的信息化是一种可行且非常必要的方式,例如智能交通系统的建立,可以极大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现象;平安城市系统的推广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犯罪率并为事后侦破提供重要线索;智慧医疗对于提升医院诊断效率,缓解医患矛盾成效显著;智慧食品安全可以从溯源的角度保障食品安全,抑制掺假、造假等行为的蔓延。
2008-2021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变化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尽管面临不少问题,但建设好智慧城市(区、镇)是一项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转型、改变发展模式和做创新型国家的最重要的战略之一,也是扩大国民经济内需的最重要的拉动力量,这已成为各界共识。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2016-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报告》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500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并均出台了相应规划,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从实际效果看,智慧城市在城市交通、医疗、政务管理等领域取得了广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