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韦森之文章而深有感触,感觉到了我们经济学的贫乏,面对如此一个局面,我们经济学人似乎竟然不知道为什么,也不能做什么。
前言:经济的实质是不确定性和非均衡性,而知识是一切增长的原因,无知是一切危机的根源。非均衡是我们的当今经济的全部表现:无论是腐败、投机还是萧条,都是非均衡的结果。
前段时间,由于民间投资大幅下降,权威人士出来发话,经济学界出现许多反弹与争论。
正文:韦森: 正确的宏观政策不是为了保增长 是为岌岌可危的大萧条.
第一段: 正确的宏观政策是为了避免大萧条
就当前的宏观政策,韦森认为,目前正确的宏观政策不是为了保增速,而是避免大萧条。
他强调,如果经过了07、08年金融风暴,09年世界经济衰退和十万亿刺激,如果能结束这个教训,在当前中国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采取比较对的宏观政策,也许长远看会好一些,如果再不结束这个教训,再来一波强刺激,同时极大发货币的话,可能未来中国连L型都保持不了,甚至就走向哈继铭说的倒L型,如果采取正确的宏观政策决策,现在最重要的宏观政策不是保增速,而是消解上一次盲目扩张的后遗症。
今年5月中旬时,高盛财富管理中国区副主席兼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可能更需要警惕的是一个倒L型,什么叫倒L型?就是先向右一横,然后再向下一竖,这是倒L型。这种情形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呢?就是在经济处于自然回落的时候,我们用大水漫灌的方法不断的进行强刺激,硬是不让它回落,然后撑几年,在撑的过程当中,三个问题,产能过剩、债务过高、库存过大,这些问题进一步的恶化,到时候兜不住,兜不住以后出现一个崩盘式的回落,那个情形绝对是需要警惕和防止的。韦森向前海传媒强调,如果采取急剧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再来一波基础设施建设、铁公基投资,同时货币政策再宽松的话,最后肯定是倒L型。
评价:韦森认为:强刺激加发行大量货币=倒L型经济增长,就是大衰退。这个观点我认为是对的,但是却认为没有具体的推导与严格的论述,只能成为口号。所以,我出于严谨的考虑,如果是对 的, 但是逻辑在什么地方呢?没有 看到逻辑,也没有 用案例或者样本来研究和阐述,难道我们的中国的经济学已经到达了不用数据空中就可以着陆的程度?这让笔者我困惑。
第二段:不为支持实体经济部门而降,才能真正救实体经济
但他也指出,中国有这么多优秀企业家,私营经济也这么大,如果国有企业也越来越市场化,建议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实际利率,这是救企业第一大要务。“中国负债这么大,利率如果不像欧洲美国日本利率0.5,甚至负利率,那我们也应该像澳洲那样,2.5的利率,这可以吧?2.5的话,一下子基准利率就下去一半,你想想多少企业会感觉一下子担子就轻很多了。”他谈起,增加货币供给,不是为了强刺激,而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让中国企业能在现在情况下熬过这一关,才有未来。经济学界一直没弄清楚,一发货币就说是刺激,或者说发了也没用,到不了实际部门,但这两个都错了,要到实际部门都完了,如果实际部门需要强刺激,又要做基础设施投资,贷款到他那了,那是在制造泡沫。
韦森的逻辑是:“现在的货币宽松去杠杆关键在于,增加货币供给,如果扎住口子,不再来十万亿八万亿的话,货币增加多了,比如降准,降6个点到11.5,或者到10.5,大量货币就释放出来了,如果不刺激,让市场去调节,好的企业我不贷款,股市不敢投,债市不该买,房价会不会跌,这钱不知道如何投,坏的僵尸企业,银行不敢贷,贷了你就是坏账。那货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就出现了,供应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少,让投资者选择,那利率就自然降下来了。”
在他看来,货币市场利率是市场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函数,准备金在17.5,怎么能降得下来利率呢?中国国有企业78万亿负债,民营企业也有30多万亿,每天利息都是天文数字,还有民间的表外负债,整个经济在这么萧条的情况下,利率还这么高,有这个道理吗?把利率降下来,不为支持实体经济部门而降,才能真正救实体经济。他进一步呼吁,70%、80%以上的企业负债已经严重岌岌可危,这时候让这些企业活下去,中国经济才有未来。现在的企业家都不知道未来怎么样,人人自危,都要把资产转移到国外,还指望一群大学毕业生创新?稳住企业家信心,大家才有未来,减轻他的税负,还款还息的负担,人民币再跟随供求关系该贬就贬,该升就升,这些下来,企业才会有信心,中国才会熬过难关。
评价:韦森认为:用货币政策,加上简单的降息,一下子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人家都说实体部门需要资金支持,韦森却说得有点混乱,什么货币发行到实际部门就是在制造泡沫。实际与实体部门有什么区别?降低实际利率能够减轻企业负担。。。。。。韦森经济学的逻辑:应该是基于自发秩序原理(韦森一向对哈耶克倍加推崇的),就是经济是自动均衡的,金融市场的利息自动调整,就能够引导经济走向均衡。从而从而避免危机,这里面危机是一种非均衡的激烈表现形式。
我的判断是韦森经济学的逻辑在中国是不成立(在美国则可能一般情况下都成立):因为哈耶克的市场 是完全竞争的市场或者是成熟健康的市场,这个时候,才能实现均衡的秩序,并且自动会调整。不需要人为干预。但是中国的金融市场是一个柠檬市场:充满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及系统性投机。后面是利益集团。。。。。。和腐败集团,任何政策不考虑这些现实,都是在与利益之虎谋皮。
第三段 :四大因素使中国不会发生金融危机
至于一些行政体制改革,韦森指出,降低行政管制,这是对的,但是政府的财政存款十万亿变成了负担,这个负担为什么不考虑减行政经费呢?与其说减少行政管制,为什么不砍管行政部门的官员呢?比如有些部门,你不让我干事,我在这里干嘛?你给我的工资就是叫我干事,我干事就要通过行政管制来做。干事才有政绩,才能对得起我拿的工资。谈行政费改革,只有政府部门小了,管制才没地方管,不做这个事情,光提降低行政管制,是没找到根源。
从去年股灾到今年年初的人民币市场动荡,再到后续不可预期的人民币前景,外界纷纷觉得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在加大,但韦森并不认为短时期中国存在大的金融危机,主要原因是四个方面。第一、整个国家来说,中国的储蓄仍然大于投资,100万亿负债,但有144万亿存款,老百姓、企业、政府存钱储蓄大于投资,不像美国。第二、外汇储备仍然有3.2万亿,国际上,有足够的外汇来应对各种冲击。第三、为了应对通货膨胀,这几年,2009年开始,存款准备金15.5,到了2010年、2011年,13次提准备金,提到21.5,然后看到经济下行,2014年至今开始降准,去年五次,到17.5,17.5是什么概念,乘上138万亿存款,因为总的144万亿广义货币,有7万亿是现金,138乘以17.5,有20多万亿是央行围绕应对金融风险与倒闭压得资金,可以说抵押物,有22万亿,一个银行几千亿就搞定了,你要挤兑,我可以支持,这样就不来挤兑了。第四、中国经济跟美国不一样,房价涨很多,泡沫虽然很大,按揭贷款很小,只占GDP的2.5%,而十几万亿贷款都是房地产商的,老百姓买个房子三五年凑凑都还完了。这个房价跌了呢,我也不卖,也没有银行抵押,不会造成银行风险。 评价:韦森认为现行政府做得不对,完全否定政府在放松管制上的努力,这样的逻辑肯定是不对的,因为放松管制和取消审批,未必就不是一个改革的开始。为什么改革一定要从裁员开始呢?努力的方向是对的,为什么不肯定而是要全面否定,这样不但与事无补,反而说明了书生的确是不做事而只会空谈误国,因为无论任何一种努力,都会受到攻击,都会有不同的方案可以提出来。只是我要质问:为什么行政改革一定要从裁员开始,而不能从取消行政审批开始。。。。。开始了就不能停止,一直努力下去,才有可能到达共同的改革目标。而且,我同样认为他也没有 找到根源,他认为做到裁员和小政府,就是找到根源,那么如何解释中国的行政改革,在每次裁员后,都会产生反反复复的人员机构的膨胀呢?所以裁员恐怕也不是根本问题所在,进一步追问,根本问题是什么?韦森不说。。。。。。我认为并非是其他而是权力的制度安排问题。
【好的观点:】韦森观察算是非常敏锐,对于中国政府的资产负债率没有到破产的地步、巨额外储、高准备金率货币7.5%(解释了中国的洪水到哪里去了)、最后是按揭贷款少,风险主要在房地产商。不会造成银行风险。。。。。。
最后一个不敢苟同,什么房地产不会造成银行风险啊,这个房地产商的贷款就不是银行承担风险吗?还有。。。。。。宏观经济学中的最好的调控是针对预期的调控
我的判断: 中国金融市场是准柠檬市场: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知识不完全,表现为交易双方,消费者与厂商互相不信任,因此,普通商品市场交易中处处是囚徒困境:假药、伪劣毒害产品。 政治市场则是腐败和不义。
【我的观点】 在不确定性下,市场不存在均衡,此处均衡代表了光明和健康的经济增长。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只要存在不确定性,就无法成立。美国式的不确定性往往是技术发展、人群的素质提高、政治社会环境变迁带来的。中国的不确定性是政治经济上没有稳定的预期,即民众与企业家,不知道未来会如何,所以无法做长期与正确的投资决策,所以企业家会存在“大量计算错误”(克莱因,2012)。 这个时候只有针对不确定性的政策才能起作用。取消或者减少“不确定性”,就是要增加信息对称,增加知识完全的投资,最后是树立一个稳定的投资预期。官员财产公开、法治、权力的限制等,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增长。
【我的调控建议】1、危机增加知识;减少无知,从而减少了非均衡;所以不能以避开“大萧条”为调控目的。因为重病了不可能说不发作而吃药就是痛苦的。痛苦是进步意义上的痛苦,危机是危险之上的机遇,记得机遇是高于危险的。
2、着力于建设一个信息对称、知识完全的市场:任何市场都要这两个条件,才能是健康。例如我用高科技与房地产价格都具有相同的高价格,但是民众与学者的态度是不同的,不妨对之进行对比:高科技产品的高价格,例如电脑IT,民众一般没有 意见,因为相信这个市场是透明和公开,没有不法和腐败的市场,所以这个产品价格也是合理的并且会迅速下降。但是为什么对房地产市场的高价格,就是泡沫,民众在心理上,就不能容忍其高价格呢?原因就是这个市场充满了不透明,不公开和官商勾结。它本质上是一个利益集团包括银行政府和房地产商垄断而导致的不健康的市场,这个市场天然需要不公开不透明不合法来才能避开市场竞争,避开自然的规律而形成。
3、惩罚利益集团之破坏市场之手,“看得见的手”是“看不见的手”的对家,反者道之动也。我们应该像美国对付华尔街一样,对付利益集团。但是希望大家注意到,就是在美国有完善的市场有完善的法治,也只能是在危机后,才进行改革。我们难道对此还不明白吗?危机才能改变所有的人的思想信念,才能暴露出国人的无知,才能开始真正的治疗。。。。。。因为这就是规律,人性和市场使然,也是利益集团的光环破灭的开始,我们不要忘记,一个人只有生病了才会去看病,如果他认为自己没有 病,你不可能让他去看病,这值得沉思,因为一个不愿意醒的人,你是叫不醒它的。这些不愿意醒的人,就是利益集团和ZF中的,甚至以及很多民众。
4、改革。最近,看到吴敬琏先生的万字建言,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心里很是振奋。[size=13.6889px]周天勇(男,1958年生,籍贯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如是说:我在部门和基层调研时,觉得目前对改革的要求和机制,刚好是相反,即凡改革几乎无悬念者下,不改革者则很有可能上。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所谓系统,就是大的改革才能解决的问题,而大的改革,没有大的危机来推动,如何可能?我认为要客观承认危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