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664 8
2016-07-21
考上博士是勤奋+运气,因为一个导师一年只能招收1-2名学生(很多时候只是一名),而最终修成正果顺利毕业则是需要勤奋+坚持,当然这期间还需要一定的“统筹规划”,比如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指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今年四十老几的我,作为一名跨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并且是从专科奋斗到博士的大龄学者,也终于能在毕业季和那些时代的小主们一起享受毕业时所带来的欣忭。要论读博的条件我算是站在了最边缘,特大年龄、跨专业、初始学历只是专科,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活到老学到老”,只要够勤奋和有恒心,梦想大抵都是可以实现的。想当年,获得专科学历的我并不满足自己的所学知识和学历,于是暗下决心要继续攻读本科、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虽然获得的本科和研究生学历都是在职攻读的,但我并未像有些同学那样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地学习,而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仔细研读完教学目标规定要读的每一本课本和相关书籍并小有拓展。本科毕业时,我还是当时鲜有的几位获得学士学位的同学,因为获得学士学位要通过国家统考的第二外语考试,由于我的前置学科是英语,所以我要通过其它外语的考试。我选择的二外考试是法语,在只上了那么几节课的法语课后,我的法语学习完全是靠自学。法语的语法远比英语的要复杂的多,但为了拿到学士学位以便将来能报考研究生,我关门闭户刻苦自修法语课程,最终如愿以偿,以85分的好成绩通过了二外考试,顺利拿到了学士学位证。之后又是考研读研,最后就是考博读博,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勤奋的汗水和持之以恒的心。


如今,四十老几的我,在博士论文付梓之季,回首来路,心中感慨万千!这里重点和大家分享一下读博的历程和一点小经验。我攻读的是文艺学博士,历时四年。在刚刚博士入学那年就听说读博是有何等何等的辛苦,如有些同学读了七八年才毕业(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工作或家庭上的事物繁多);有些是吃不了苦读到一半又中途而废;有些是因为与导师的关系不融洽而自动离学的;有些则是读了许多年研究未果直至被教育部清退的(这些同学往往是输在了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上)……。总之,对于跨专业学习的我来说,听来是十分的惊悚的,但不管别人怎么说,既然选择了前方,纵有千难万险我坚定的走下去就好,多年的求学经历让我觉得这些都已然成为了一种习惯。


考上博士不容易,但要顺利毕业拿到博士学位则是难上加难,那一定不只是只会勤奋读书就行。其实许多人不知道读博是怎么一回事,他们认为就是考试过关修完规定的课程即可。平时许多熟人就问我:“你考试过了没,过了就该毕业了吧?”但凡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也只能是轻轻莞尔。其实说白了,读博就是在你的专业领域内找到合适的论题做研究,做出成果,其中要付出的劳动是很艰辛的。我像每位读博之人一样,为了找到或确定研究论题并做出成果来,不仅身体上要日日夜夜饱受坐冷板凳之苦,思想上还要饱受不断求索、困惑、迷惘之苦,有时你思索几日的一个论题,到头来却发现是死路一条,逻辑上是条死胡同,那时可真想发发闷气,捶打一样东西什么的。在最终确定论题之前你可能避免不了要走许多弯路,才会最终上路。但请不要后悔和抱怨曾经走过的弯路,因为正是经历了这些,你才能真正上对路。总之,要先确定论题并敲定它把研究做出来获得成功,过程是极其艰辛的。


读博要经历的过程用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借助古诗词提出的三种境界说来描述也是正当适合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当然,把攻读博士学位比作“成大事业”和“大学问”实则有点毫不谦逊之说,但经历的过程和“境界”是一样的。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指在入一门学问之前,还不知道往哪里入口,处于迷惘、茫然的状态,找不到求索之路的困境和痛苦。而这就好比我博士入学的第一年,眼前一片茫然,不知道要选择什么样的论题去做研究才可行。只要研究论题没有确定下来,心里总有种不踏实感,没有前进的方向。此时,一味的焦灼也不行,只能静下心来,大体勾勒一下自己可能要做或感兴趣的论题,然后在大量阅读与之相关的书籍。阅读时要做好规划,比如几天内应读完一本书,应细读、研读还是快读?计划多久读完必须要读的书籍?由于我是跨专业学习,我必须比别人要加倍努力,所以当时我是拼尽全力、马不停蹄地猛补专业理论知识,一本一般的理论书籍我一天内要阅读完至少150页的量,如理论难度大,那要求就稍降;在阅读时还要做好笔记和在书中勾画好重要的思想和观点,以便将来要引用某本书的观点和思想时也能轻易地查找出来;另外,还要把当时读书后的一些重要想法和灵妙的见地单独地记在在一本笔记本上,否则要阅读的相关书籍很多,时间一过就会把当时的灵思妙想忘得一干二净。当你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你就会发现你所感兴趣或决定要做的论题依稀可见。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指真正要入门时不畏艰难险阻、勤奋刻苦,坚持不懈地钻研、求索和承受。在经历了第一种境界,阅读完一定量的书籍后,论题的方向基本确立,然后进入第二种境界,这时可以划定自己的研究范围,只读与研究论题相关的书籍,查找文献,获悉此研究领域内的已有研究,搜集与研究有关的一切材料,有些论题必要时还要做足一定的田野调查。这个过程是相当艰辛的一个过程,要做的工作有很多。此过程不能有任何的松懈和怠慢,一定要一鼓作气,坚持坚持再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否则坚持了一段时间枯燥的学习和钻研后,如急以求成未果很容易就此放下而打退堂鼓。记得在我经过以上的努力和过程后,也就是基本在博二结束时定下了自己的博士论文提纲,本以为经过艰苦的努力后快要修成正果了,欣喜地拿给导师看,但导师说这还不行。那一刻那一秒,我真是有打退堂鼓的想法,大把年纪了,一天基本要研读九个小时左右,这还不行呀?那时泪水经不住哗哗直流,心想:“作罢!作罢!可能跨专业实在是难以攻读的。”可是两天后我又想就此作罢只能是算作逃兵呀,加上考博的过程,四五年的艰辛和努力白白付出了,还会让人耻笑哩。于是又重新鼓足勇气,继续努力,并不断思索论题的敲定和提纲的修订。由于中文字词可能会引起的多义,有时论题和提纲里每个字词的敲定都要经过不断的仔细斟酌和严格的推敲。这时,一定要记住当某个问题当时没想通或拿不准时,可以隔一久在来看,不必死陷囹圄。当理论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间隔一段时间后,你会自然理清问题和发现原有提纲的不合理之处,就这样反反复复,研读一段时间后又修订提纲, 修提纲有迷惑时又去研读,并积极跟导师沟通,最终敲定论题的提纲。这个过程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的,特别是对于我一个跨专业学习的人来说,因为前期没有积累,每分每秒都弥足珍贵,你是没有时间来做和想别的事的。读博期间,很多时候你会看到许多男女博士好像随时都是那一身装,而且还不修边幅,如女博士穿着拖鞋和睡衣往食堂跑、男博士满脸胡须等生活上的邋遢之举。总之大家都在跟时间赛跑,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论题在努力在勤奋,一段时间下来瘦下几斤是正常之事。但不管怎么艰苦,坚持下来就好。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是指经过多番努力、求索和多种困难后,最终修成正果、领悟真理、跃入门中后的那种欣忭和释怀。通过了前期的积累和努力、通悟了一定的理论和掌握了一定的材料后,这时心中要论述的问题已清晰明白,只管按照敲定的提纲撰写就行。当然这期间还需要不停地查找资料和文献,撰写时每节或每个小部分的内容最好是一气呵成,如期间有什么事被打断和干扰,一些很好的想法会不翼而飞,很难再次寻回,所以有时我们需要熬夜来完成一个完整内容的写作。当你的初稿完成后,别以为大功告成了,还需要无数次的修改哩。这时候记得多找导师。另外,开题和预答辩老师给的指导意见一定要重视和认真听记,因为一篇博士论文涵盖的内容广,难免有导师顾忌不到的地方,认真按其他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有助于你的博士论文顺利地通过盲审。盲审过后,还需按专家的评阅意见进行修改,然后进行正式的毕业答辩。答辩过后,也需按答辩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直到你每读一遍你的论文,没发现什么有所你认为的错误,那就可最终上网提交。这也意味着攻读博士学位的完结,你会体会到经历了艰辛、通悟某个研究论题后的欣忭以及通达某事后的那种欢愉。


另外读博“境界”之外,还想说的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想取得博士学位获得最终的成功,还需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这就需要入学第一、二年就着手准备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周期很长,除了特别出色的文章,一般至少需要一年半载,所以你需要尽早准备,可以一稿多投,如三家以上的杂志社都作退稿处理,那此时就不必再投了,你需要做的是修改文章。这时可以请同学、老师或导师给出修改意见,修改后再投。总之一定要尽早准备,否则毕业论文写出来了,没有发表文章就会耽搁你博士学位证的获得。


当然,不同专业的博士具体的情况是不同的,这只是我从文艺学专业的角度来跟大家分享经验的,希望对即将要读博的人有所帮助和借鉴。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术中国,作者 李玟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7-21 23:27:28
不耽误创业工作经济的读博,可以考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22 08:26:51
追求理想的“死”精神固然重要,面对现实的“活”态度也必不可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22 08:28:11
首先要谢谢楼主每天的邀请,看到一些学术文章和心灵鸡汤。我们相信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22 09:57:55
好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7-22 10:21:23
好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