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烈推荐,以上榜单和里约奥运会金牌榜单做个对比。自然乐在其中,可反思者亦在其中。

(2)不得不说: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比较优势”,显著强于“普通游戏参与者”。但此问题亦应有其两面性规律:一方面,自家办的杂志“自己人”的成果一定会具有某种优先权。自家擅长的领域也会优先“相同偏好”的小众人群。举例。其他的了解不多,仅就经济研究而言,曾经做过简单统计,2013-2015年《经济研究》的所有文章中,呈现出“77777”的特征,即:金融类相关研究超过70%、时髦的量化研究成果超过70%、省级以上的课题或项目研究超过70%,相应地,其团队作者或群体作者署名比重超过70%,以及,细查下去,主要作者的学术背景、教育背景,甚至学术继承或研究领域的一脉相承的比例,超过70%。当然,并非对此臧否,本人也算是其外围人群之一,只是远未达到发《经济研究》的水平而已。而另一方面,尽管上述种种,有点“内部人”制定非内部规则,或者政zhi干预奥运的感觉,而同为知名甚至顶尖名校,连一两本即使是国内都广为人知的专业期刊都十分罕见(其实理工科院校和基础研究领域情况可能更糟,大的方面我们以是否“被诺奖提名了”甚至是否“得诺奖”了,作为我们科技进步的标尺;小的方面,我们也一直在引证《自然》《科学》甚至《柳叶刀》来论证某某领域甚至某某人的国际化成就;本土的,好像除了几张学报,几乎为零。社科类还有个文摘性质的《复印报刊资料》压阵呢)——不得不说是广大985、211们的遗憾呢。

(3)另外,个人建议,以上榜单中,甚至以后所有的类似评价学术能力的榜单中,建议,强烈建议:所有的师范类院校、地方某某工业大学或学院,还是剔除名单的好。本就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培养出来的其实也都是缺乏完整学术人格而偏于某一方面实践/就业能力的工作人员;与甚么学术关系实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