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组织管理与领导力
808 0
2016-07-25

岛君说

优秀到不能让人忽视是种怎样的体验?


岛君的回答是:随时都可以傲娇地说“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但不是人人都有资格成为那个不能让人忽视的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只是被忽视的那个。为什么总有人在职场中自带光环?为什么他们对于职业有更大的自主力?说来简单,他们遵循了一个原则:永远做有人埋单的事情。


来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作者  /  卡尔·纽波特[美]

摘编  /  小五 


▌“控制狂”的职业冒险之路

  

2010年,德里克·西弗斯(Derek Sivers)做了一个关于创造力和领导力的TED 演讲。在开讲后不久,他放了一个视频,画面中是参加一场户外音乐会的人群。一个光着膀子的年轻人开始独自起舞,坐在旁边的观众好奇地看着他。

  

“一个领导者需要有勇气站出来,甚至面对讥笑。”西弗斯说。但是过了不久,第二个年轻人加入了,也开始舞起来。

  

“现在来了第一个追随者。他起到了关键作用……第一个追随者将一个孤独怪人转变为一个领导者。”随着视频继续播放,有几个人也加入了舞蹈的行列,然后又有几个。视频放到两分钟的时候,跳舞的人已经发展为一大群。

  

“女士们,先生们,运动就是这么形成的。”

  

观众起立为西弗斯鼓掌。

  

没人会说西弗斯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在其职业生涯中,他一直扮演着“第一个舞蹈者”的角色。他首先做出一个冒险的举动,为的是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取得最大的自主力。这样做也让他看起来就像是那个独自起舞的“孤独怪人”。然而,在西弗斯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最后总会出现第二个舞蹈者,这个人肯定了他的决策。接着,会有一大群人出现,使他的举动最终取得成功。

  

1992年,他辞去在华纳兄弟的工作,全职追求音乐创作。1997年他创办了帮助独立艺术家在线出售音乐唱片的公司CD 宝贝(CD Baby),在iTunes 还没出现的年代,CD宝贝满足了独立音乐人的关键需求,所以迅速发展起来。2008年,他把这家公司以22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制盘者公司(Disc Makers)。

  

职业发展到了这一步,按照传统的观念,西弗斯应该搬到旧金山城外的豪宅里,去当一个天使投资人。然而,西弗斯从来不屑于传统思维。他把出售公司所得的所有收入都投给了一家慈善基金,用于支持音乐教育,而自己则靠着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最少利息生活。后来,他卖掉了自己的财产,开始环游世界,为的是找寻一处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来生活。

  

当我和他通话时,他正在新加坡。我问他为什么要住在国外。他回答:“在我的人生中遵循着一条规则,那就是什么吓人我就做什么。我已经住遍了美国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对我来说,最吓人的就是不在这个国家生活。”

  

西弗斯留出时间来阅读、学习普通话,以及环游世界。在做完这些之后,他最近将精力转向了一家新公司:脏活助手(MuckWork)。音乐人可以通过这家公司将无聊的工作外包出去,从而把更多时间放在创作活动上。创办这家公司是因为他觉得这个想法很好玩。

  

▌财务可行性法则——做有人愿意埋单的事情

  

我对西弗斯感兴趣的地方在于他热爱自主力。他的整个职业生涯就是做出一些重要的举动(通常要面对阻力),从而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上取得更多的自主力。他不仅热爱自主力,而且成功取得了自主力。我问他,具体来说以什么标准来决定投入或放弃某些项目?他的答案既简单而又出奇地有效。

  

“你是说有没有某种头脑中的‘算法’,可以让一个有着20年成功事业的律师不会突然就说,‘你知道,我喜欢按摩,我要去做按摩师’?”他问。

  

“对,就是这样。”我答道。

  

西弗斯想了一会儿。

  

“我在金钱方面有一条原则,这条原则凌驾于我其他的人生原则之上。”他说,“要做有人愿意埋单的事情。”

  

西弗斯声明,他说的不是为了拥有财富而赚钱。他说:“钱是中性的价值指标。赚钱的目的是让自己有价值。”

  

他还强调,这条法则明显不适用于各种爱好。“比如,我想学习用水肺潜水,因为我觉得很有意思,但是别人不会出钱让我干这个。我不在乎,不管怎样我都要去试一试。”但涉及影响核心事业的决策,金钱仍是判断价值的一个有效标准。“假如你很难在某个想法上筹到资金,或者正在考虑去做无关的工作来支持这个想法,那么你需要再好好想一想。”

  

西弗斯的事业以追求创意为核心。乍一看,这份事业跟金钱这样粗俗乏味的事物似乎沾不上边。但是,他按照这种头脑“算法”的思路,重新梳理了一遍自己的发展历程,一切突然都说得通了。

  

回想起来,西弗斯争取自主力的种种行为仍不失为不同寻常的大手笔。然而,考虑到他的这套“只做有人埋单的事情”的头脑“算法”,这些行为的风险看起来也就小得多了。他的这个想法太强大了,因而我给了它一个正式的名称,叫“财务可行性法则”:在决定是不是应该追求某项有吸引力的活动,从而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自主力时,你应当调查一下别人是否愿意为之埋单。如果找到了这方面的证据,那就继续追求;如果找不到,那就维持现状。

  

▌“愿意为之埋单”法则无处不在

  

我开始仔细思考这条法则,并且发现它一次又一次适用于那些在职业上成功取得更多自主力的人。想要理解这条法则,就要注意“愿意为之埋单”有多种定义。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按字面意思理解,即顾客为某种商品或服务支付费用。但它还可以表现为获得某笔贷款、收到外部投资或者说服某个雇主雇用你或继续付你工资。只要你对灵活地定义“愿意为之埋单”没有异议,就会看到这条法则无处不在。

  

以红火农场的瑞恩为例。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城里人,由于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便买了一些土地,然后努力想靠自己的双手谋生,但其中大多数人失败了。瑞恩不同于他们的地方在于:他先确认了人们愿意为他经营农场埋单,然后才去尝试。更具体来说,因为他不是什么有钱的银行家,所以他需要从马萨诸塞州农场服务局贷一笔款来购买自己的第一块地。但是,农场服务局的款不是很容易就能贷到的。你必须提交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并且让他们相信你真的能靠农场赚钱。凭着自己10 年的经验,瑞恩有这个本事来说服他们。

  

露露的例子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个法则在实际中的运用。这一次,“愿意为之埋单”说的是她的薪水。在谋求更多自主权方面,她的判断依据是:在做出某项举动时,是不是有人愿意雇用她或继续付她薪水。举例来说,她的第一个重要举动是把工作时间降为每周30小时。她的雇主同意了,因此她知道自己有足够的资本来支持这一改变。在后面的工作中,无论是请3个月的假,还是坚持不受时间限制地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工作,这些行为都是为了争取更多的自主力,而且它们获得了许可,她的雇主们接受了这些行为。假如她没有这么多的职场资本,他们可能早就毫无顾虑地和她说再见了。

  

相反的,那些在事业上引入更多自主力未果的案例,往往都是因为他们忽略了这条法则。


——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