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人才与信息时代的经济发展
提要:洛阳纸贵效应证明了创造性人才和新产品在信息时代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本文章还说明了宽松的经济环境、低税率、保护知识产权是产生和吸引人才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创造性人才 信息时代 洛阳纸贵效应
在信息时代,土地、资源、资本等生产要素越来越位于从属地位,然而创造性人才则越来越在占据主导地位,创造性人才成了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如何产生和吸引创造性人才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一个课题。
1、 洛阳纸贵效应
在晋代,一个叫左思的人写了一篇文章“三都赋”。这篇文章在洛阳产生轰动,于是豪贵之家争相传写,以至于用于抄写用的纸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后来人们用洛阳纸贵来形容文学作品非常受欢迎。中国的古人已经发现了这个经济现象,即一个新产品[三都赋]如果能够被市场接受,不但本身能创造新的需求,而且能拉动相关产业[纸和笔墨]的需求,使其产品价格上涨,产品价值总量增加。产品价值总的增加额大于新产品本身的增加额,因为它还要包括相关产业[纸和笔墨]的增加额。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为洛阳纸贵效应。
在农业文明的初期,洛阳纸贵效应已经发生了作用。当粮食消费和贮藏饱和时,人们就不会再增加粮食的生产,这时粮食的生产和消费处于均衡状态,粮食的总产量不会增加。在这个时期,粮食是最主要的商品,因而商品总量也处于均衡状态。如何才能使生产进一步发展,才能打破这种均衡状态使商品总量增加呢?这时只有等待新产品的出现。于是就有人发明了酒。酒这种新产品不但创造了新的需求,而且拉动了相关产业[作为原料的粮食]的需求,使其产品总量增加。这时社会商品总量包括原来的粮食产量,酒的产量和增加的作为酒原料的粮食的产量。我们可以看到洛阳纸贵效应发生作用,商品总量增加,经济得到发展。酒的出现不仅是增加了酒这个新产品,而且还导致了一个新的行业--酿酒业的出现。从对洛阳纸贵效应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新产品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新产品的出现,就没有经济的发展。由于一个一个新产品的问世,一个一个新行业的出现,经济才得以一步一步的发展。
图1、洛阳纸贵效应
新产品的出现增加的不仅是新产品本身的价值[三都赋的矩形面积],而且使相关产品的价值增加[纸、笔墨和其他产品上方的三角形面积]。三角形上方是条斜线,表示相关产品根据相关程度的远近,价值增加的量有所不同,近增加的多,远增加的少。
2、创新大侠与信息时代
到了信息时代,洛阳纸贵效应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武侠小说家金庸凭着他的十四部武侠小说闻名于世。当有些评论家还在争论他的小说是否是高雅艺术的时候,突然发现金庸的武侠成为最畅销的中文文学作品,人们争相传看,竟然出现有中国人处便有金庸小说的奇观。发行的金庸小说不计其数,印刷业的财源滚滚而来。“三都赋”导致的是洛阳纸贵,而金庸的武侠小说导致的却是中文文化圈纸贵。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带动了出版印刷业的增长,而且还带动了影视业的增长,他的每一篇小说都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基本上都是畅销作品,直到现在改编金庸小说的势头只增未减。很多演员因演出剧中的角色而大红大紫,名利双收。甚至有些地方的旅游业也因此获益,一个沿海小岛因在此拍摄了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成为著名旅游景点,岛上有小说中人物的各种生活场所。甚至还有人杜撰出小说中女主人公的菜谱,成为当地餐饮业的主打产品。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大部分游客竟然把这些当成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真实事件,真实地点,和真实菜谱来感受。“三都赋”的作者左思如果能看到他的同行金庸先生和他的武侠小说如此风光,一定会抱怨老天为何不把他也生在信息时代。如果他生在信息时代,以他的才华,成就绝对不会亚于大侠金庸先生。
洛阳纸贵在农业时代只是文人士大夫津津乐道的文学美谈,而到了信息时代却演变成为波澜壮阔的经济现象,这是因为信息时代的特点决定的。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是在瞬息之间完成的。电话,电报,电视及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能及时准确的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人们对观看世界杯和伊拉克战争等世界大事的现场直播习已为常。任何新产品,新技术的信息都会很快传遍世界各地。相比之下,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却用了很多世纪才传到欧洲。十一世纪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在中国宋代就已应用,德国人古登堡在四个世纪后,又独立发明了活字印刷,并因此获得了专利。从现代人的角度看来,这不仅是重复的无效劳动,而且是一种侵权行为。
其次,到了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制约生产可能性边界扩张的主要制约因素已经不完全是生产能力,同时还有市场。生产能力明显大量过剩。其表现为经常产品库存增加,设备闲置,人员失业,利率低下。资本所有者急切寻求新的投资机会。对能占据市场的新产品的需求已经到了等米下锅的地步。有一些行业如影,视唱片,游戏机等,必须靠新产品如新剧本,新歌曲,新软件等源源不断地供应,才能保证它们的生产和生存,否则,它们的现状都难以为计。还有很多新产品大大了提高经济效益,它们突破了来自市场和生产能力这两方面对生产可能性边界扩张的制约。
在信息时代,信息网络和交通网络把世界连成一体。自由贸易的思想被各国接受,大部分国家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一个全球规模的统一市场已经形成。任何新产品的问世,它面临的不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庞大的六十亿人口的世界市场,它将导致的不是一个城市洛阳的纸贵,而是全球纸贵。在这个市场上,谁的产品能够畅销,他获得的利润是任何时代都难以想象的。
信息时代对创造性人才有极大的需求,同时信息时代又能使创造性人才的潜能极大地发挥出来,这点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是不可能与之相比的。时世造英雄,英雄造时世。于是一大批像比尔.盖茨的创造性人才应运而生。他们创造的新产品就像雨后的甘霖给信息时代的经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他们完成了从没有到有,从不知到知这个艰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海战术是没有用处的,无论多少个臭皮匠也顶不了一个诸葛亮。他们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和冒险精神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数以百亿计的巨大财富,这些财富甚至超过很多国家的年国民生产总值,使那些君王们世世代代积攒的家当相形见绌。因此,他们是信息时代经济发展的始作俑者,是信息时代创新活动的武林大侠,是信息时代货真价实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生平事迹被舆论追捧和炒作,成为传媒业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这也是他们的创新活动在产生洛阳纸贵效应之后,另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经济成果。
3、伯乐相马--是发现人才还是创造人才
伯乐相马是中国古代关于如何发现人才的一个寓言,相马显然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道,必须精通马的肌肉,骨骼,皮毛,牙口,甚至马尾巴的功能,才能把千里马从许多普通马中挑选出来。不过,从这个寓言中可以看出伯乐相马肯定是在没有跑动的马群中挑选千里马,如果万马奔腾的话,任何没有相马专业知识的普通人都会从马群中把千里马挑选出来。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人才都会在自己选择的行业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根本不需要什么伯乐去发现自己的存在。如果一个社会真的需要伯乐去发现人才的话,那一定是一个有问题的社会,一个很多行业没有完全开放的社会,一个人才被压抑的社会。而且伯乐相马这种行为带有极强的官本位色彩。在中国古代举贤近不避亲,远不避仇是官场上的箴言,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那些自诩伯乐的官员举贤时大都趋向近不避亲,而远不避仇的例子却是非常少见的。
因此发现人才还是创造人才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如果是发现人才,那必然有一个高高在上的救世主一样的伯乐像选绣女一样看哪一个顺眼,哪一个合自己的心意。而创造人才则需要建立一种制度,一种宽松自由的经济制度,取消各种不必要的管制,让人才自由地选择,自由地进取,这时天公自然会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显然,前者是农业社会的特点,后者才适应信息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4、 重税之下,必养懒汉;轻税之下,必有勇夫
六十年末代到八十年代初,美国经济遭遇长时期的滞涨--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主流经济学派认为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里根上台后,采用了货币主义的主张,实行减税政策,解决了滞涨问题,使经济得到发展,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里根对重税会减少供给有亲身的体验,他说:“二次大战期间,我正在大钱币公司当演员,当时的战时收入附加税曾高达90%。我们只要拍四部电影就达到了这一税率范围。如果我们拍第五部,那么第五部电影赚来的钱将有90%给国家交税了。我们几乎赚不到钱。于是,排完第四部电影后我们就不工作了,到国外旅游去。”里根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高税率对人工作态度的影响,在高税率严重地影响了人的积极性时候,人们只好选择减少或停止工作。我们必须看到普通劳动力和创造性人才减少劳动时间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同一时间内,创造性人才劳动创造出的价值远大于普通劳动力创造出的价值。而且,普通劳动力减少劳动时间只是减少他本人在这一段时间所创造出的产品的价值;而创造性人才减少的不仅是他本人在这一段时间所创造出的产品[三都赋]的价值,而且减少了相关产业[洛阳纸]的价值。由此可见,创造性人才减少劳动时间比普通劳动力减少劳动时间对经济造成的损害要大的多。
减税对经济产生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遭到有些人的非议。他们认为减税是为了效益而失去公平,损害了穷人的利益,是一种劫贫济富的政策。他们没有注意到,利率的制定对于生产者而言,是对未来利弊权衡的指标,而不是对现存财富的分配。
如果对现存财富征税,减少富人的税赋,无疑在总财富中增加了富人的份额,而减少了穷人的份额。实际上,在制定税率的时候,作为税收对象的收入并不存在,还有待于纳税人把它创造出来。如果税率特别是累进税率定的高,高收入者就会减少劳动时间,从而减少了他们的收入,当准备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收税时,便会发现他们已经变成了低收入者。在这个过程中,原来社会财富总额由原来的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收入之和变成了低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收入之和。社会总财富变少,穷人并未因此得益。
缩小贫富差距的目标和按劳取酬原则很难得到兼容,一般人认为,贫富之间相差十倍就是非常大的差距;但是每一个人创造财富能力的差距远远超过十倍,百倍,甚至万倍。当人们试图通过高额累进税使富人的财富向穷人转移时,其结果是尽管达到缩小贫富差距的目标,但穷人的财富没有增加而是富人的财富减少。因为,富人减少了劳动时间,原来可以创造出的财富并没被创造出来。同时由于税收减少,使穷人失去了本来可以由税收转移到他们身上的那部分财富。高额累进税不但没有使穷人获益,反而使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这个结果显然和帮助穷人的初衷是不一致的。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经济是没有活力的。创造性才能,商业冒险热情再加上巨大的利益鼓励,那些奇人异士就会创造出各种希奇古怪的玩意,从而增加新的产品,增加新的行业,使经济获得发展。只有这些财富创造出来之后,才有可能探讨在分配中如何使穷人获得更多的份额。
中国人对“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深刻的理解,只要有足够的物质奖励,肯定会有人为之努力工作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实际上,对于创造性人才我们不必要给予重赏,也不必少收他们的税,只不过不多收他们的税而已,他们自然会成为创新活动中的勇夫并为此殚精竭虑。欧洲和美国在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水平各方面相差无几。欧洲因为高税率经济暮气沉沉,而美国因为低税率经济蓬勃发展,彼此形成鲜明对照,同时也成为重税之下,必养懒汉;轻税之下,必有勇夫的强有力的例证。在我们制定税率的时候,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借鉴。
5、 余秋雨封笔和知识产权保护
余秋雨是我国一个优秀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一问世几乎都成为畅销书。因此他的作品成为盗版的重要目标,使余秋雨蒙受巨大损失。他经过各种努力之后,盗版依然猖獗,他的权益依然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绝望之余,余秋雨宣称要封笔,因为他的劳动成果很大一部分被他人掠夺。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件,但奇怪的是几乎没有人对此表示关注。这反映出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多么淡漠。而且很少有人知道如果知识产权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
上一节我们提到过创造性人才减少工作时间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它减少的不仅是他本人在这一段时间所创造出的产品[三都赋]的价值,而且减少了相关产业[洛阳纸]的价值。显然,创造性人才封笔即停止工作比减少工作时间给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害要大得多。更严重的是,如果在定期创造出的新产品成为一个行业的源头产品,并且依靠这个产品此行业才能生产和生存的情况下,这个新产品停止供应的话,洛阳纸贵效应将会反方向发生作用,变成洛阳纸贱效应。这不仅减少产品本身和相关行业的价值,就连相关行业本身的生存都受到威胁。
图2、反方向作用的洛阳纸贵效应
创造性人才停止工作后,减少的不仅是新产品的价值[新产品的矩形面积],还减少了相关产业的价值[纸业、印刷业和其他产业上方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下方是条斜线,表示相关产品根据相关程度的远近,价值减少的量有所不同,近减少的多,远减少的少。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对少数人权益的一种保护,因为只有少数人才有获得这种权益的创造性才能,大多数人并没有因此直接获益,所以整个社会对日益猖獗的盗版行为默然视之。他们不知道只有很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创造性人才才会努力工作,创造出各种新产品,才能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反之,如果知识产权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创造性人才就会少工作或不工作,甚至远走他国,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最根本的动力,从而使每一个人的利益都受到损害。
6、 信息时代--人才争夺的战国时代
思想被认为是大脑蛋白质的产物,但是在身高,体重,身体状况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有些人的大脑蛋白质的产物能成为阿拉伯神灯,能成为点石成金的法宝,能成为富可敌国的财富,而有些人大脑蛋白质的产物没有任何作为,只能靠出卖体力奔波谋生,甚至成为失业者靠着救济艰难度日。我们必须承认,在劳动力市场上,一般劳动力的供给非常丰富,人才却是一种极其稀缺的资源。因此,各国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对劳动力移民严格区别对待。对于一般劳动力移民都不予接受,把他们视为洪水猛兽,千方百计把他们阻挡在国门之外。而对于人才则采取欢迎的态度,不但敞开国门,而且给予他们极高的礼遇。对移民限制非常严格西方发达国家,都为吸引人才制订各种优惠政策和法律。就连弹丸之地的香港地区,在人口如此拥挤的条件下,也制定了吸引人才的政策和法律。
各国之间的人才的竞争,实际上也就是经济环境的竞争。在保证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前提下,看哪个国家的经济环境更宽松,税率更低,知识产权保护的更好。如果一个国家经济环境不宽松,人才就会向经济环境宽松的国家流动;如果一个国家税率高,人才就会向税率低的国家流动,如果一个国家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就会向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流动。创造性人才尤其如此。只要吸引到更多的人才,资本和技术也会随之而来。人才,资本和技术实际上是一体的,它们都向效益高的地方流动。
人类未来的财富蕴藏在创造性人才的大脑中,每一个创新想法,概念,方法,程序,计划的价值都会远远地超过成片的土地,成吨的粮食,成吨的钢铁,最大限度地开发这个财富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希望和经济发展的唯一前提,也是信息时代经济发展的特征。哪个国家能得到人才,就能得到社会财富,就能得到经济发展。
在中国的战国时代,是激烈争夺人才的时代,无论是能安邦定国的文臣,还是能攻城略地的武将;无论是合纵连横之辈,还是鸡鸣狗盗之徒,都是争夺对象,因为各国清楚地知道只有大量地招贤纳士,在各国之间的生死存亡的争斗中,才会处于有利的地位。到了信息时代,我认为我们应该也必须在吸引人才上比我们的先人做得更好,能够吸引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创造性人才,使我们的经济能够蓬勃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我们不但不能吸引来优秀人才,我们自己的人才还会远走他国,我们自己人才流失的同时,却给我们的竞争对手增加了等量的实力,我们将面临双重损失。
参考文献:
曼昆 《经济学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