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1日 19:06 来源于 财新网
http://companies.caixin.com/2016-08-01/100973092.html
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Uber全球CEO卡兰尼克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Uber中国将保持独立运营
【财新网】(记者 刘晓景 屈运栩)八月的第一天,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的消息突然被踢爆,各类传言仍在不断发酵。8月1日中午财新记者确认了合并消息。下午4时许,滴滴出行官方正式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其中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Uber全球CEO卡兰尼克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自此,滴滴的股东名单将同时出现百度、腾讯、阿里三巨头。
多位接近交易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合并后公司估值接近350亿美元,其中Uber中国价格接近70亿美元,而滴滴出行保持最近一轮融资后估值,即270亿美元到280亿美元之间。
知情人士透露,收购交易之外,滴滴中国还将以Uber全球最近一轮融资估值超680亿美元再投资10亿美元给Uber全球。但滴滴官方此次并未公布上述信息。
滴滴表示,Uber中国将保持品牌、业务独立运营,滴滴将整合双方团队在管理和技术上的经验与专长,在用户资源、线上线下运营和营销推广等层面共享资源、协同发展,也将继续与全球伙伴打通本地优势资源,提升跨境出行体验。据悉,2015年9月,滴滴曾在与Uber竞争正酣之时,以一亿美元投资美国另一拼车应用Lyft,并在应用层面进行了打通,在中美两地共享司机资源。
Uber在全球的发展迅猛,卡兰尼克此前多次公开表示,Uber在全球几百个城市的业务开始实现盈利,也在模仿亚马逊的经营模式,将部分城市的利润拿出来投入到亏损的地区,而目前,中国优步主要依靠的就是uber 全球的输血。滴滴表示,未来将加快国际化步伐,从人才结构、技术储备和业务布局上全面开始走向全球化,已经在硅谷建立了硅谷研发中心,并考虑在英国、俄罗斯建立类似的研发中心。
随后,滴滴创始人、CEO程维和总裁柳青随后发布联合署名文章总结称,打则惊天动地、“合”则恩爱到底,未来将把目光更多放在每天10亿人次出行用户身上,而不是盯着竞争对手;同时提及近日的网约车合法化,称4年来30多次被叫停,诸多司机被扣车罚款,“今天终于看到改革的曙光,怎能不备受鼓舞。”
可见,近日网约车合法化正是滴滴、Uber中国合并的催化剂。据悉,约租车新规出台后,线下的出租车公司和各种地方政府可能扶持的地方约租车公司,滴滴需要与每个地方政府的出租车管理部门进行博弈,给自己的司机和车辆注册,加之滴滴、Uber的C2C模式本身就具有流动性,不再盯着竞争对手砸补贴、融资烧钱,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平台的管理、发展上,或许盈利可期。
今年7月,Uber全球首席商务官Emil Michael公开表示,Uber已进入中国60个城市,市场份额也从1%增长至33%。中国优步高级副总裁柳甄则表示,中国15个拼车城市中,每个月的订单量超过3000万。
滴滴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提供超过1300万灵活就业机会,直接充分就业超过100万,日服务乘客达1600万人次,但是相对于八亿的城市人口规模,滴滴目前的渗透率亦仅为1%左右,整个移动出行行业才刚刚起步。
滴滴早期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也在其朋友圈中评价称,滴滴快的去年情人节合并,今年七夕前一周滴滴与Uber中国终于宣布合并,“和平是打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谈和的筹码越来越高,去年是7亿美金,今年是70亿美金,没有这些筹码连谈和的资格都没有,所以团队的融资能力极其重要。”
双方的合并背后也少不了资本的推动力量。财新记者经过梳理后发现,滴滴的投资方包括苹果公司、中国人寿、腾讯、中投、淡马锡、平安、招商银行、高瓴资本、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软银、DST、对冲基金COATUE、金沙江创投、中信产业基金、红杉资本等;Uber中国已披露的投资方包括海航集团、中信证券、中国太平、中国人寿、广汽集团、百度等。公开资料显示,Uber与滴滴共同拥有四家投资方: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高瓴资本集团(Hillhouse Capital)、对冲基金老虎环球基金(Tiger Global)以及中国人寿。
从大环境来看,自去年下半年持续至今的资本寒冬仍在加剧,如同此前的滴滴快的合并逻辑一致,投资人也对越来越高的估值、越来越快的融资节奏和短时间看不到的上市窗口感到绝望,资本不再愿意继续烧钱战争,或许也是两家合并迅速合并的原因之一。
突如其来的合并
8月1日,一篇署名Uber全球CEO卡兰尼克的博客文章在各类社交媒体上疯传,博客称uber中国与滴滴正有意合并,并谈及对中国市场的看法。对此,中国优步公关人员回应财新记者称,并未看到相关博客。随后,滴滴出行副总裁陶然回应称,博客是假的,“此前已经澄清过关于滴滴、uber的市场传言,我们目前仍然是这一态度。对于今天网上流传的所谓TK(编者注:卡兰尼卡)的blog,我们和大家一样,不知道究竟怎么来历。”
此前的7月21日,有外媒报道称,Uber的投资者有意与滴滴签署合作协议,并在探讨Uber中国与滴滴之间的潜在交易的可能性,随后滴滴和中国优步合并的消息一度刷爆朋友圈,但滴滴和中国优步官方都迅速向财新记者否认这一消息。滴滴战略负责人朱景士明确否认,并称该消息为谣言;中国优步高级副总裁柳甄也在其微信朋友圈中回应称合并消息纯属谣言,“我们很忙,无暇回复。”滴滴出行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也回应财新记者称“完全不靠谱”。
此前滴滴与快的合并前夕,双方对于合并传言的回复也是极力否认,因此,有观点认为,愈演愈烈的合并传言也许并非空穴来风。此前滴滴快的合并后,卡兰尼克就曾找到滴滴创始人程维,意图直接:要么接受Uber投资公司,占40%股权,要么正面开战被打死;但程维拒绝了卡兰尼克的提议,随后双方便开始融资、补贴的中国专车市场争夺战。
中国市场对于滴滴和uber来说都至关重要,卡兰尼克更是多次表达中国市场对Uber的重要程度,尽管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但中国市场的状况将直接关乎Uber的盈亏平衡。“卡兰尼克频繁到中国来,对Uber来说,目前只有两个市场,中国和中国以外的市场。”此前,Uber中国一名已经离职的高管向财新记者描述卡兰尼克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今年完成本轮融资后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对于竞争称不会看着竞争对手来定策略。并称出行平台渗透率不足1%,仍然是一片蓝海。而背靠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出行需求,滴滴官方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亿注册用户,约1500万注册司机,业务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试驾和企业级等多个领域,日完成订单已突破1400万。
竞争激烈的专车市场,依然在通过不断融资、补贴争夺市场,融资数额、估值高低成为胶着的赛跑。今年6月,Uber与滴滴先后公布其融资数据。Uber 的G轮融资已累计60亿美元,包括沙特主权财富基金的35亿美元投资,其目前有110亿美金的可动用资源,包括账上90亿美金的现金储备,以及20亿美金的信用额度,投前估值为625亿美元,投后估值超过680亿美元。
滴滴则表示最新一轮融资总额为73亿美元,包括招商银行安排的25亿美元贷款,中国人寿的20亿元(约合3亿美元)的长期债权投资,以及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投资方包括苹果公司、中国人寿、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及腾讯、软银等,财新记者获得的滴滴募资材料显示,滴滴本轮融资投前估值为230亿美元,较半年前165亿美元大幅提升。以此计算,目前滴滴估值在270亿美元到280亿美元之间。
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中国IT研究中心(CNIT-Research)近日发布的《2016年Q1中国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一季度专车市场整体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滴滴专车以85.3%的订单市场份额居行业之首,Uber、易到用车及神州专车则分别以7.8%、3.3%和2.9%位列二、三、四位。若从市场份额看来,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后,必将坐实中国专车市场的头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