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阵子网上盛传一篇文章:《纪念刘青云君:一只VC圈的Animal》。文章描述了一位叫刘青云(不是香港那位影帝)的投资人各种坑蒙拐骗的事迹。在文中,这位仁兄先是说自己斯坦福毕业,苹果实习,见过活的乔布斯,然后说自己进了腾讯,和马化腾一起开发微信等等,中心思想很明确:我很牛逼。他不断通过各种装逼来忽悠创业者,然后骗吃骗喝让别人买单,最后搞的许多人义愤填膺,终于被人揭穿。
巧的是,这位仁兄我也曾有过一面之缘,所幸只是被“骗”了一杯咖啡而已。然而今天并不是想说他的故事,而是鉴于如今装逼之风在社会上盛行,我也见过很多吹牛逼和真牛逼的人,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见识,就想和大家聊聊怎么去判断一个人是否牛逼。下面进入正文。
1.是否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是判断一个人是真牛逼还是吹牛逼最重要的一条标准。所谓独立思考能力,就是有自己的观点和洞察,不人云亦云,哪怕最后被证明是错的,也要远远好过不经过自己思考就随便附和的人。
我曾认识一个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装逼患者。暂且叫他A.我们刚认识那阵,他经常会和我说许多新鲜有趣大胆前卫的观点,虽然有时候他表现出一副自命不凡,瞧不起其他人的样子,但那时我确实觉得他的很多想法都很有主见,也很喜欢和他聊天。
直到有一天,他和我在微信上讲起最近行业里一个不错的案例,然后和我洋洋得意地“科普”这个案例背后的思考和技术难点时,我惊讶地发现他说的话与一周前我们的共同朋友B告诉我的话一模一样。我说的一模一样指的是,文字和标点符号都一分不差。
我的那位B朋友因为是这个项目的实际操作者,因此我有理由相信很大可能是这位A将B告诉过他的信息原封不动再复制黏贴给我看,但以为我不知情所以会误认为这是A自己的独到观点,最终满足他装逼的虚荣心。
从那以后我都开始小心留意A告诉我的信息,他的观点和思考,我都会去重新搜查,后来发现绝大部分都是他从网上或者书上看来的,他只是做了一个“搬运工”而已。当然搬运工也没有什么不好,至少让我省去了去搜寻信息的时间。但是和他一贯说话时那种自鸣得意,瞧不起其他人觉得大家都是傻逼的样子配合起来,就很让人作呕了。
牛逼的人,一定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他会从事物现象入手,思考本质,然后提出一个别人没有想到的角度和观点。他们即便是分享给你一个“已知”的信息,也会加上自己的观点,让这个信息更加丰满有趣起来。多和这样的人交流,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打开我们的视野。
2.是否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牛逼的人都是谦虚的,他们懂得人无完人的道理,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我以前跟过一个老板。他是加拿大人,之前在加拿大数一数二的大学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然后在加拿大最好的广告公司做到总监职位再来到中国。除了聪明和勤奋,他最让我敬佩的地方是他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是在他的下属面前。
因为他从小成长在国外,对于中国人的文化知之甚少。但是我们的工作需要很多对中国市场和消费者文化的透彻理解,所以很多时候我都会负责和他进行“文化科普教育”,告诉他中国人的思维是怎么样的。
通常在广告行业,外国人都是高冷的,尤其是在4A。他们大多数身居高位,不会愿意倾听和采纳中国同事们的意见,反而固执地认为自己的那一套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杆。
但我这位老板完全不同,很多时候都会静静耐心听取我的观察和建议,并且当发现与他一直以来以为的情况不同时,他都会笑着说“Maybe I've made a mistake.”或者“Sorry I am wrong. So what is your next suggestion? ”
我很喜欢和他一起工作,因为他开放的态度总是能启发我做一些从没有做过的事情。他最喜欢问我的问题是:“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让我来告诉你这是为什么。”这是有本质区别的,他以一个“伙伴”和“导师”的角色不断引导我去发现问题的本质原因,而不是粗暴地用经验来限制我的思考。
我也遇过非常装逼的老板,他们拒绝接受任何改变,认为这么多年经验下来只有自己的标准才是最正确的,甚至很多时候瞧不起那些提出改进意见的人。他们很喜欢提自己的当年勇,常用句式是“要知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做到总监了”或者“我当年的公司,完全靠我一个人撑起来的”。
且不说这些话真假水分有多少,这种人带团队真的是一场噩梦。
一个人即使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再厉害,都会在其他领域遇到自己不擅长的事情。牛逼和装逼的心态差别在于,前者懂得不断学习来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他们总是谦虚地洗耳恭听,和这样的人相处会非常舒服,你会很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他们;而后者只会固守一隅,拒绝新事物新观点,因为害怕这会破坏他们装逼时赖以生存的“法宝”。渺小的“自尊心”是阻碍他们不断进步的最大障碍。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