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高通两家芯片巨头都在今日公布了最新财报。英特尔方面,公司在截止至7月2日的第二财报期内营收135亿美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为13.3亿美元,同比下滑51%。业界认为,PC市场持续萎靡,使得英特尔芯片业务营收与净利润均表现不佳。
高通则在截至6月26日的第三财报期内营收60亿美元,同比增长4%;净利润为14亿美元,同比增长22%。尽管在营收和净利两项数据都表现良好,但高通对下一个财季的业绩展望却未显示出自信,其对芯片未来发展存在不确定性。这与高通在中韩遭罚,中国本土芯片崛起不无关系。
与高通、英特尔的发展处境不同,我国本土芯片企业在政策利好的环境下,发展得风生水起,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做大做强前景值得期待。
政策强芯 我国集成电路市场与产业发展向好
我国是芯片消费大国,而本土生产的芯片只能满足我国IT行业20%的发展需求,绝大多数芯片依赖国外进口,这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信息安全极为不利。
为摆脱芯片受制于人的困境,近年我国出台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等政策文件,并对发展本土集成电路产业给予了极大的资金支持。
受政策和资金双重利好影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与市场均发展向好。
产业上,我国已经有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域。集成电路产业链也初具规模,上游设计领域有展讯、海思;中游制造领域有中芯国际;下游封测领域有长电科技。
市场方面,在全球集成电路市场不景气的环境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取得了逆势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中国
集成电路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 2013到2015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获得的销售收入分别为9166、10393与1102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1%、13.4%与6.1%。汽车电子行业、工业控制以及通信设备三领域芯片消费潜力最大。
重视差距 集成电路行业待补齐技术与规模短板
不过,与国外集成电路产业相比,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还存在核心技术不强、规模不大的劣势,亟待改善。对内整合,对外并购是补齐技术与规模短板的“捷径”,因此近年我国开启了整合并购潮,这一潮流将继续。
除此之外,信息安全时代,把握定位芯片,以及智能硬件热潮下,发展无人机、VR等新兴芯片等领域机会也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