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87 2
2009-06-18
今年的二月份起,诸多关于楼市回暖的报道开始出现,刚开始是一两个记者的细心发现,然后就是一些官员的忧国忧民,接着就是一些大拿的楼市纵论,最近又出来了一些学者的兴国良方。这一系列的活动均想告诉大家一个信息,楼市开始回暖了。
如果单从以上诸公的激情表现以及投入程度来看,我们可能真的要相信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君不见:有记者深度报道,有官员的现身说法,有大拿的专家论断,有学者的呐喊鼓吹,这么多代表性人物的轮番出场难道还说不清一件事吗?
是的,不管怎样,事实不是靠演出来的,也不是传播出来的,况且是违背基本常识的东西,不管怎么演,不管怎么传,它最终仍不过是一谣言。如果在大家都认为其是谣言时,还有人那么尽心在传,那他们传播的就是妖言,是带有明显利已性的妖言。
在目前情况下,说楼市回暖,就是违背基本常识的。当然,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回暖”这个词的意思进行明确。在我们的正常的概念中,暖是一个褒义词,是可以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的,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舒服的字眼。今天谈楼市,我们还想沿用这个概念,即回暖指又重新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让大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舒服。
其实,只做这么一解释,就可以看出,楼市回暖是靠不住。因为目前的楼市,根本就没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更不要说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舒服。但,为了更多地彰显基本常识的力量,我们还有必要继续走下去。
第一个常识就是:井水是有限的。国民收入就如井水,我们知道这汪井水每天能打出来的水是有限的,但却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它,吃的、喝的、洗的、涮的不算,还要拿出来灌溉田地、养花种草。一般情况下,国民的井水分配有一些经验值,在这个经验范围内,国民的生活会比较均衡,表现在该需要的地方都能有兼顾到一些;国民经济的发展会是可持续的、有后劲的,表现在该发展的产业有能力、有动力来发展。十多年前,有一天,天下大旱,为了来年有收成,必须拿出更多的水来灌溉田地,为了鼓励大家这样做,政府通过改革,把一部分国民以后种花养草的水全节省下来,这一下,那一批人都有能力有动力把井水更多的安排在灌溉上,于是全国人民在大旱中没受多大影响。但那次以后,国民对种花养草的热情高涨起来,每个人都想有属于自己的花草,于是有人出来,专门负责种花养草,但这需要十几二十年才能打出来的井水,这没关系,这些人找了储水公司,可以从储水公司借水。于是全国人民都忙着种花养草了,但付出的代价是每天一睁眼就要把自己能打出来的井水一半用于还人家的。于是不得不适当放弃一些非必须的,如可以提高身体素质的吃与喝,可以提高文明程度的洗与涮,可以提升安全感与幸福感的灌溉田地。这么一来,十多年下来,全国一片花草绿地,但是由于长期少吃少喝而变得营养不良的国民人数在大幅上升,由于少洗少涮而养老成不文明习惯的国民人数在大幅上升,由于没有水来灌溉而无法优化生产的田地越来越多。大旱总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这次来得更猛烈一些,一边是井水减少,一边是必须还水,而抗旱的关键还是要有更多的水来灌溉田地,这次政府会到哪去找水呢?不管到哪找,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再往种花养草上花更多的水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在目前情况下,说房地产回暖,往浅了说是谣言,往深了说是在污辱政府的能力。
第二个常识就是:肥皂泡是呆不长时间的。肥皂泡可以吹大,表面五颜六色,但这样的大而美是呆不长时间的。用这个来形容当今的房地产,太形象不过了。在我国,房地产业的表面那绝对是五颜六色,势力也越来越大,只可惜很多是吹出来的。在无风的环境下,房地产商、银行、政府、投机客共同呵护着这个肥皂泡,大家从肥皂泡的光彩中都分享到了自己的满足。可是,无风的环境毕竟是暂时的,一阵风吹过,投资客行动慢下来了,但嘴上却忙起来,忙着告诉大家这个风是春风;再一阵风吹过,投资客松手了,银行忙起来了,忙着宽松放贷风;又一阵风吹过,银行冷静下来了,但房地产商又忙了,忙着找经济学家来吹风;真正的寒风来时,有的房地产商良心发现了,但地方政府不干了,已经买房的特别是最后一批进入的不干了,为了不至于自己是个垫底的,他们没有办法,违心地传播着有房就是幸福、就是尊贵的小资风。这么看来,这个肥皂泡还是很抗风的,是不是就是个不破的肥皂泡呢,或者根本就不是肥皂泡?那肯定不是!说其是肥皂泡,是因为房地产自身畸形的发展模式。这种畸形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无科技与质量支持的低门槛、高利润模式,正常情况下,仅是低门槛、高利润模式就无法长久下去,因为这样所有资源都会涌向这个行业,并最终使这个行业出现过度泡沫,更何况不在科技与质量方面做文章的行业;二是通过营造不理性消费的氛围来诱骗消费者进入的发展模式,开发商不断强调,房价只升不跌,并通过现实来不断强化这一概念,可中国连一个正常周期时间都不到的房地产发展史能证明什么呢,黄金还能从二百五跌到一百三呢,那房子就跌不下来吗?三是产品与目标市场不匹配的发展模式,只要略懂点市场营销的国民均能明白,产品与目标市场完全不匹配的发展模式是持续不下去的。很明显,就目前的房子这个产品,根据其定价及国民的收入水平,很明显属于奢侈品,而且只能是前30%收入的国民的奢侈品,但卖房子的人很显然把所有国民均作为潜在消费者。 那么,既然是个肥皂泡,为什么一轮又一轮的风又破不了呢?那是因为制造并维护这个“国民身上的大山”的力量太大了,他们垄断了几乎所有的话语权。那到底怎么才能破呢,其实也很简单,破肥皂泡的除了风外,还有更有力的力量,那就是阳光,这个阳光就是中央政府的决心,是国民的理性。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央政府的决心,但国民理性的时代目前还不清晰,还在主动往开发商营造的不理性氛围中钻。
第三个常识就是:石头是压不住新芽的。众所周知,“教育、医疗、住房”是新时期的“三座大山”,随着国家财富的增加,国家对教育转移力度的加大,教育这座大山已经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同时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也将在会在未来三年内逐步移走这一座大山。如果说前两座大山是由于国力及资源的有限,还情有可原。但住房这座大山的存在事实上并无什么可以理解的道理,因为造房子的基础材料与人力并不紧张而且并不昂贵,而且,目前的房屋空置率有数据说至少两年才能消化完。那为什么这个会成为国民的背上的大山呢,那是被马克思导师批判的资本主义典型现象——资本家为了维持自己的利润,宁愿倒掉牛奶也不去接济快饿死的同胞——在社会主义中国也出现了。但是,随着国家物质文明的建设及精神文明的发展,国民对社会主义的含义将会有进一步的正确理解,而这种理解就是将要长成参天大树的新芽,等这棵大树长大时,阻碍国家生产力发展的力量,阻碍国民幸福感普遍增加的力最将会最终被击退。当然,这棵树长大前,她将用新芽的力量先推翻住房这座大山。
所以,我们普通国民,其实不用什么深奥的经济学理论,也不用什么说不清楚为哪个阶级服务的经济学家的分析,更不用看什么数据,只用几个基本常识就可以相信,住房这座大山维持不了多长时间。所以说,楼市回暖,纯为无理之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6-18 17:32:08
5月份,温州抄房人在上海买房13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9 00:52:35
很明显来自于银行的钱。

传导机制:企业贷款---------由于实业投资利率低于债券市场,导致----------资金流入债券市场,导致------------债券市场收益上升,导致------------像房地产市场一样的投资品市场价格与其上涨,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

可以预言的是,在积极货币政策的推动下,证券和房地产都将快速上涨。这不仅仅是中国的现象,这是全世界的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