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仅仅把考试的难易作为痛恨政治经济学的标准纯粹是一种情绪上的发泄。
关于西方经济学发起对政治经济学与争论的主题在论坛上有好多好多,以致使好多人都不想参与讨论了。
其实,楼上应该先理解了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再讨论恐怕要好一些,否则会对其他人带来误导。
楼上把政治经济学当作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知道楼上有没看过经济发展思想史,西方经济学是从古典政治经济学演变而来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作人物和代表作有:
威廉·配第 《赋税论》 (1662)
亚当·斯密 《国富论》 (1776)
大卫·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魁奈 《经济表》 (1759)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
特别是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在很长时间内被称西方经济学奉为
经济理论的圣经。
如果楼看一下这些经典的书籍,还会认为亚当·斯密,约翰·穆勒没有逻辑吗?
无论哪一种经济学的发展都是受一定哲学思想的导引和一定时代背景的反映,如果仅仅因为
现在的中国存在对西方经济学的饥饿感就痛恨起政治经济学来,如果仅仅因为某本书没有逻辑,就认为
相关的书籍也没有逻辑,这是否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忘记了祖辈的贡献?说起这个,
不能不想起明天的父亲节,不知楼上在父亲节想得是什么?
如果楼上真的考上了研究生,看一两本经典书籍,学习了西方经济学的中级、以至高级,就会发现经济学
存在共同的理论渊源,而因为他们的争论、修正铸造了社会科学里面的这只花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