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北极熊 发表于 2016-8-9 16:06 
四种意境?愿闻其详。不过我更喜欢他老人家16岁的那首——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这个时期,毛泽东读了一本关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对国家前途感到担忧,开始意识到努力救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职责。
秋天,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在离家时,抄写一首诗留给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抄好后,就留在了父亲常用常翻的账本里,表达了一个17岁的少年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
同样,新中国的另一位缔造者周恩来,在19岁的时候(1919年3月)为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大业,毅然决定放弃在日本的求学机会,归国加入革命。在回国的前夕,好友张鸿浩等人设宴践行。席间,周恩来赋诗一首,抒发志向,赠与同窗好友,后人取名《大江歌》。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