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阿里、苹果、乐视等正竞购美国最大智能电视厂商Vizio。尽管乐视已否认,但巨头进军互联网电视、乃至颠覆的决定从未掩饰。电视是继手机后,下一个被互联网企业颠覆的目标。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互联网电视品牌在整个电视市场的零售额占比升至16%。在巨头们逐鹿家庭客厅之际,盈利难却成为了所有互联网电视企业的尴尬。
目前互联网电视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以乐视为代表的模式,一类是海信、创维等传统家电模式,还有一类是东方明珠、兆驰股份的超维生态模式。这些互联网电视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低价策略来抢占市场,甚至直接进入到“免费”时代。
同时,互联网品牌数量在迅速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其中。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互联网品牌就增长了十多个,目前互联网品牌数量已近20家,几乎与传统电视品牌数持平。
在商业模式上,有两类模式市场较为看好。一种是以海信、创维等传统家电为主,只生产硬件,不以内容为主;另一种是以乐视、暴风等互联网企业为代表,从硬件到内容到售后,几乎涉及所有环节。
无论是哪种模式,如何实现盈利都是这些互联网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乐视、暴风、小米等,硬件是亏损的,内容上也尚未实现盈利。不只是盈利难,互联网电视还将面临残酷的竞争。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
彩色电视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电视市场正趋于饱和,2015年,中国彩电销售量规模为4674万台,同比增长4.8%。今年开始,电视将逐步进入存量市场竞争。而互联网电视的低价策略,更是加剧了电视存量市场的竞争,原有格局将会被打破并重新洗牌。
虽然拥有互联网基因的互联网电视品牌在内容上有很大优势,但在技术、渠道、品牌认知度上,互联网品牌还远不及传统电视厂商。这些传统电视厂商的优势在国际市场尤为明显,互联网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时,随着国内视频网站格局趋于稳定,互联网电视在内容供给上将趋于同质化,也意味着互联网电视在未来几年里可能难以拉开差距,各家水准差不多,互联网品牌要蚕食传统厂商的份额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电视和手机毕竟不同,更新换代的频率远不如智能手机,所以红利期并不明显。在中国电视市场趋于饱和的当下,互联网电视要抢夺存量市场难度不小,未来的发展肯定不能单纯依靠线上渠道和低价策略。
原创文章转载须标明来源自前瞻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