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投行专版
1092 0
2016-08-12
       【导读】
  去年8月11日,央行突然宣布鉴于目前国际环境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市场预期出现偏离,因此选择完善人民币中间报价,宣布主动放弃对中间价的管理,改由做市商在银行间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收盘价(以及考虑其他因素)形成,并且未来将进一步完善汇率制度。
  汇改已经走过了完整的一年,效果怎么样?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众口难调。但是,从20世纪90年初开始,我国先后经历了固定汇率制度、双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那么汇率制度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今天和大家聊一聊。

  正文
  【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是指各国或国际社会对于确定、维持、调整与管理汇率的原则、方法、方式和机构等所作出的系统规定。
  按照汇率变动幅度的大小,汇率制度可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以本位货币本身或法定含金量为确定汇率的基准,汇率比较稳定的一种汇率制度。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可以分为1880-1914年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1944-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也称为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两个阶段。
  固定汇率并非汇率完全固定不动,而是围绕一个相对固定的平价的上下限范围波动,该范围最高点叫“上限”,最低点叫“下限”。当汇价涨或跌到上限或下限时,政府的中央银行要采取措施,使汇率维持不变。
  1 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特点】:是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该体系的汇率制度安排,是钉住型的汇率制度。
  (1)黄金成为两国汇率决定的实在的物质基础。
  (2)汇率仅在铸币平价的上下各6‰左右波动,幅度很小。
  (3)汇率的稳定是自动而非依赖人为的措施来维持。
  2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

  【基本内容】:
  (1)实行“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2)在“双挂钩”的基础上,《国际货币基金协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汇率平价+-1%的范围内波动,各国必须同IMF合作,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汇率的波动不超过该界限。
  由于这种汇率制度实行“双挂钩”,波幅很小,且可适当调整,因此该制度也称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或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adjustable peg system)

  【特点】:
  (1)汇率的决定基础是黄金平价,但货币的发行与黄金无关;
  (2)波动幅度小,但仍超过了黄金输送点所规定的上下限;
  (3)汇率不具备自动稳定机制,汇率的波动与波幅需要人为的政策来维持;
  (4)央行通过间接手段而非直接管制方式来稳定汇率;
  (5)只要有必要,汇率平价和汇率波动的界限可以改变,但变动幅度有限。

  【作用】: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从总体上看,在注重协调、监督各国的对外经济,特别是汇率政策以及国际收支的调节,避免出现类似30年代的贬值“竞赛”,对战后各国经济增长与稳定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缺陷】:
  (1)汇率变动因缺乏弹性,因此其对国际收支的调节力度相当有限。
  (2)引起破坏性投机。
  (3)美国不堪重负,“双挂钩”基础受到冲击。

  【汇率双轨制】
  汇率双轨制是指企业的出口收汇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必须按较低的官方汇率上缴国家,余下部分可按调剂市场汇率售出或可自行根据市场供求信号进口盈利商品。
  1979年我国的外贸管理体制开始进行改革,对外贸易由国营外贸部门一家经营改为多家经营。由于我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计划规定,长期没有变动,许多商品价格偏低且比价失调,形成了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且出口亏损的状况,这就使人民币汇价不能同时照顾到贸易和非贸易两个方面。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
  1980年人民币官方牌价为1美元=1.5元人民币。从 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间,我国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贸易外汇1美元=2.80元人民币;官方牌价即非贸易外汇1美元=1.50元人民币。前者主要适用于进出口贸易及贸易从属费用的结算;后者主要适用于非贸易外汇的兑换和结算,且仍沿用原来的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币与外币的黄金平价和汇率上下波动的界限,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自由上下浮动的一种汇率制度。
  1.管理浮动汇率制度(1994年-1999年)
  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即将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合并,建立起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货币当局试图不带特定汇率走向和目标去影响汇率。采取干预行动的管理指标很广泛,可以是国际收支状况、外汇储备、平行市场的发展等。汇率调整可能是非自动的,干预方式可以是直接的或间接的。
  2.钉住单一货币的传统钉住汇率(1999年-2005年)
  采取这一制度的国家正式或实际上将本币与另一种货币保持固定兑换比率。
  这一制度没有保持汇率不变的承诺。汇率可围绕中心汇率在小于I%的狭窄空间内波动,最高和最低汇率在最近三个月内波动幅度小于2%。货币当局通过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直接干预或通过利率政策、外汇管理法规调整、道义劝告等间接手段去维持固定汇率。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由于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可能导致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增长,中国政府进一步收窄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1999年,IMF对中国汇率制度的划分也从“管理浮动”转为“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钉住制”。
  3.钉住一篮子货币的传统盯住汇率(2005年-)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种盯住制度和上面所说的盯住单一货币的,都属于传统的钉住汇率,不同的是一个将本币与另一种货币保持固定汇率,而这种这是将本币与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汇率。
  一篮子货币是由主要的经贸伙伴的货币构成,其汇率权重和双边贸易、服务的交易额及资金流量有关,一篮子货币可以是SDR这样的标准形式。

  【注】:在2008年-2010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扩大至全球金融危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人民币兑美元双边名义汇率波动幅度开始收窄,人民币重新回到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直至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依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结束横盘,这就是“重启汇率制度改革”。
  2015年8月汇改
  去年8月11日,央行毫无征兆地宣布主动放弃对中间价的管理,改由做市商在银行间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收盘价(以及考虑其他因素)形成。
  2015年8月汇改后人民币中间价报价:
  汇改后,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改为做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市场收盘汇率,像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2015年12月份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在此基础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