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品牌管理网 作者:于斐
奢侈品近来有下滑的趋势。
除了大环境因素外,比如那些企图依靠人口红利、政策红利和资本红利而不是通过赋予产品和服务更多的生活美学、科技运用和人文关怀内容实质来获取竞争优势的企业必定会因粗放式发展而被商业丛林法则所淘汰。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我国消费升级将从商品消费驱动转向服务消费驱动,从传统消费驱动转向新兴消费驱动,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增加和“80后”、“90后”成为主力消费者的趋势必须得到足够重视。
事实上,在现阶段消费升级驱使下,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模式将得到纠正,良好的消费体验成为商业模式构建的核心要素,消费定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曾有不少人问我,于老师,为什么有些国外奢侈品牌能成就百年经典而不衰?而且它们在岁月长河愈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愈是演绎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感,就好像在述说着生命的起承转合,无论是在沧桑还是痛苦中用心灵和情感体验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即便是在金融危机来临时,它们熠熠闪光的品牌也未曾黯然失色过。
是啊,到底是什么成就了它们高贵、典雅的气质,时至今日仍受到世界各地粉丝们的追捧呢?
在我看来,作为世界上顶级的奢侈品牌,它们除了产品的形象具有精神上的灵魂启迪和社会感召作用,还往往具备了下列几大特征,比如有文化、有故事、有情感,具体来说就是文化底蕴浓郁深厚,情感深入人心,但除此之外,围绕它们的品牌理念和多元价值属性往往还具备了一段传奇故事,要么是主人公创业经历的跌宕起伏、要么是华丽家族的悲欢离合。
总之,就是奢侈品从创始开始就结合当时的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展示其品牌拓展过程,这期间的恩恩怨怨、起起伏伏完全可以书写一部家族的奋斗史、创业史。
“爱她,就送她卡地亚珠宝!”
现在,卡地亚珠宝已成为全世界有情人的梦想,其经典的红盒子早已成为奢华与真爱的象征,它历经160多年风雨,创作了无数光彩夺目的优秀作品。
1936年12月,即位不到一年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为了跟离异两次的美国平民女子辛普森夫人结婚,毅然宣布退位。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情,成为温莎公爵的他请卡地亚公司为公爵夫人设计首饰。这个重大任务落到珍妮身上,温莎公爵“不要江山要美人”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感动了她,也让她想到自己与卡地亚继承人约瑟夫之间毫无希望的未来。珍妮,作为一名在卡地亚设计大赛上获得第一名的选手,一个偶然机会有幸进入卡地亚公司。她张扬的个性和无所畏惧的胆略使她看到了珠宝设计领域一片崭新的天地。她主张艺术设计应该回归自然,从大自然的动物和花卉中寻找灵感。为了获得艺术源泉,这个爱冒险的女子竟然申请前往美洲丛林考察,并鼓动卡地亚家族继承人约瑟夫也随他们的考察队一起去。约瑟夫鬼使神差地答应了。
在美洲丛林的那些日子,他们置身于野生动物的海洋,呼吸着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心中涌动着无限艺术情思。这一天,考察队的大多数人员在营地休息,珍妮和约瑟夫却被一种美丽的美洲兰草吸引,离开了集体……
珍妮和约瑟夫迅速坠入爱河,尽管约瑟夫已有妻儿,可在充满原始气息的美洲丛林,他们全然抛却了世俗桎梏,更忘却了彼此20岁的年龄差距,尽情沉醉在激情里。在那里,珍妮和约瑟夫惺惺相惜、无怨无悔,然而,巨大的身份落差使他们在社会舆论和家族的压力下不堪重负,他们尽情的享受着美洲草原的原始粗犷和壮阔激荡的景色,另一方面也从这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神奇里寻找着设计的元素和灵感。
珍妮绞尽脑汁,想在珠宝设计上用一种全新的风格诠释这种爱。终于,和约瑟夫在美洲丛林遇险的情景浮现在珍妮脑海,她将自己全部的感情融入设计中,设计出“猎豹”胸针、“BIB”项链、“老虎”长柄眼睛和“鸭子头”胸针等一系列珠宝饰品。接着,一个装有57件卡地亚首饰的珠宝盒被送到温莎公爵夫人手中,她被丈夫的爱感动得泪流满面。那件猎豹造型的胸针更让她爱不释手,那只镶满亮钻的白金小猎豹,怀抱着一个重达18.29克拉的所答枕形红宝石,祖母绿镶嵌的双眼闪着柔和又警觉的光。此后,无论温莎公爵夫人随丈夫去哪里,她都戴着“猎豹”胸针。她那里知道,这枚胸针暗藏着另一个女人悲凉的情感寄托。
珍妮成功了,当她眼含热泪与约瑟夫共同举杯庆祝时,约瑟夫的妻子发现了丈夫和卡地亚王牌设计师之间的隐秘情感,也弄清了卡地亚家族和她之间达成的协议,她立即向丈夫和卡地亚家族发出警告,如果继续让珍妮留下,她就把卡地亚继承人和艺术总监之间的丑事公之于世,眼看约瑟夫因饱受煎熬而憔悴,珍妮心痛不已。她不愿意自己所爱的人痛苦,也不愿意看到她倾注了无数心血的珠宝品牌因她而形象受损。她想该是放手的时候了。
1942年夏天,在一个星光点点的夜晚,珍妮和约瑟夫相约塞纳河边,作最后的告别。约瑟夫拿出一个红色的盒子,里面静卧着一枚精致的梨形钻戒。当他为珍妮戴上戒指时,她潸然泪下。可她万万没想到,这戒指不是今生的承诺,而是来世的约定。回去的路上,珍妮的车出了事故,而那天约瑟夫没有开车,也在她车上。他伤势严重,再也没有醒过来。
卡地亚珠宝,因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成就了一个品牌佳话。
如今,奢侈品品牌营销,已经是当今过剩经济时代最具诱惑力的词语了。
面临企业转型升级的关口,国内有不少企业开始转向高端市场需求,也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奢侈品牌,但成功的凤毛麟角,大多数折戟沉沙。
为什么?
没有真正理解营销深层次本质个性特征折射出来的多元化需求所包含精神属性上的动态功能,他们总认为自身研发的产品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应该有市场。其实,对消费心理和需求文化认知上的幼稚和理解上的肤浅导致了在市场执行中处处被动挨打,教训何其惨痛。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创始人于斐老师指出,越是诉求高端的产品,越要经营彼此的关系,越要关注消费者文化与价值属性,着力点要放在产品附加值与消费者生活观念的互动、了解趋势以及强化产品时尚品味的体验上,即便体验营销也要做成定制或限量版。为此,于斐老师提出了奢侈品生活形态营销理念,所谓生活形态营销,实质内涵是突出以人为本,在此理念的基础上,在“品质、品牌、品德”的结构性多元价值系统中融合进情感导向型的人文合理因素,让产品价值链与企业、社会的战略发展处于一种常态化,长期化的运营之中;同时,在市场推广的每个环节强调完善的服务,通过激发需求,满足需求,打破依附于消费知识信息不对称和近于盲目的感性消费才产生销售的营销体系,以创造价值链上的具体利益成分为根本的目标。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创始人于斐老师认为,奢侈品营销过程不是静止的平面或形式上的改变和调整,而是一个动态性的产品与市场博奕中所演绎出的平衡状态,产品除了内在品质的完善、技术含量的领先和生产工艺上的先进外,一方面它需要有区别于同类对手独到的定位、卖点和差异化的操作模式,换言之,就是要有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最主要的关键是不能所有的精力、物力和财力围绕产品的自身物质属性绞尽脑汁,而需要怎么考虑把内在的优势和外在的推广手段在资源整合基础上充分彰显个性化的特质。以达到内外之间的平衡以及在双方对接产生的落差中通过多种动态调整方式给予充分弥补,从而规避由此带来的市场风险。
很显然,奢侈品生活形态营销,其实就是指在满足多元结构需求的同时,整个营销过程需要内在产品外在推广和服务达到资源均衡上的一种协同组合关联。
著名品牌营销专家于斐老师指出,互联网时代,市场已不再是企业将产品交付给消费者的场所,而是双方互动的价值创造之地。因此,企业关注的重点必须从内部流程质量和效率转向与消费者互动的质量上。目前从总体上来看,现代市场营销的理念已经逐渐被众多的企业经营者所接受,传统的销售理念正在被新的营销理念如体验、内容、交互、场景、感知所代替,一些企业已经学会采用先进的营销方式比如内容营销来武装自己。
内容营销的前提,要么是迎合消费者的求知欲望,要么吸引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要么让消费者感到有趣。但是,许多国内企业这方面的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信息渠道不宽、对市场营销的认识还比较片面,不明白现在已是需求决定生产的时代,他们往往把市场营销简单等同为一般推销,这在现实的营销发展过程中则具体表现为营销手段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