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上过学的人都知道,“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本人也在学校混迹多年,然而越来越发现,大学的成绩单有点奇怪,好像在大学里,分数的作用、重要性显著下降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学校好比工厂,学生好比产品,而分数则应该是产品的质量等级。
高中毕业时,高考分数是决定一个毕业生能够到什么样的高校的最重要的标准;然而,大学毕业时,大学的成绩单是否是决定一个毕业生能够谋到什么样的工作的最重要的标准呢?从我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恐怕远远不是。
然而,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大学里,分数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评奖学金、保研、出国等等,然而,这都是在进行内部评价,衡量学生相对优劣的时候发挥的作用,但当学生走上人才市场时,好像很多HR们对分数并不看重。如果我们承认市场有效的话,问题就严重了,也就是说,市场根本并不认为高校的教学、考试、分数等有太多的信息含量,那么,我们高校老师辛苦出卷、监考、评分等等,似乎都成了无用功。
与一些HR沟通时,HR说,就是同一门课程,不同的高校、不同的老师讲授的内容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老师出的卷子,难易程度也有不同,再加上总评分又是加上了平时成绩的分数,这样的分数,不看也罢。
如果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来看,大学里的教学、考试是否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如何提高大学成绩单的信息含量?如何更有效地向人才市场披露一个大学毕业生的价值?高校的教学工作需要做哪些调整和改革?
关于这些问题,本人也只是提问,而无力回答,期望各位高手讨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