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RP是今年投资人不能不知的英文缩写,全名是Negative Interest Rate Policy,也就是恶名昭彰的负利率,在情人节前,日本央行送出这份意外礼物,是储蓄者和银行业最不想收到的礼物,但现实生活中,负利率政策已经影响了全球25%的GDP,你可以不喜欢它,但不能不面对它…
老实说,负利率不是新鲜事,德国跟法国早在2014年已将利率降至负值,投资人从QE、QQE到负利率,眼见利率由零转至负值,多少已有心理准备。日本央行情人节前送出的意外礼物引爆投资人对于经济复苏不确定性的敏感情绪。
日本央行的情人节礼物 无爱的负利率
央行在情人节前送的礼物,对于储蓄者和银行业者,更是显得无情且无爱。古人说储蓄是美德,在负利率世界可完全行不通。过去只是「利息变薄」,如今存钱还要支付银行利息费用,存钱等同于赔钱。
银行业者也开心不起来,倘若机构或是个人存户大举抽回存款,同样不利于银行业获利。这场自2008年起的全球利率战争开打至今,已经延烧到实体货币上,当定存户每天睡醒张开眼就要赔钱,他们将「被迫去投资」,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必须冒多一些的风险,争取较高的收益和超额报酬。
负利率的蝴蝶效应
 从欧洲延烧到亚洲实质负利率的滥觞始自美国联准会的量化宽松政策,但这一路数政策的目的,不外乎是将资金逼出至市场进行花费或再投资,以达刺激经济的效果。我们可以在美国和英国身上,看到宽松刺激的成效,但关于宽松带来的副作用,包括资产价格堆高、泡沫化的担忧,也为越来越多人所讨论。
负利率代表了这一系列非传统货币政策(或者也可说有创意的)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可说是全新的阶段。至少在此前,我们不会因为存钱而遭受变相的惩罚。2014年6月欧洲央行是全球第一个将银行转存央行的利率砍到负利率的庄家,当时市场已经预期全球货币大战将开打,随着欧洲国家一一沦陷,今年负利率的蝴蝶效应进一步延烧到亚洲。
日本施行负利率,日本银行存钱央行必须给付利息,可预期银行将可能出售债券给日本央行(BoJ),以此降低因负利率增加的资产负债。
欧洲的负利率接下来的情势发展,则是欧洲央行将买入更多资产,将更多公债殖利率压至负值区;而机构或是个人存户,则可能因为沉重的利息/税金偿付压力,大笔抽回原先存在银行的资金,倘若欧洲央行三月进一步扩大宽松,欧洲各国将面临更大的存户/款流失压力。
不满存钱还要赔钱 投资转向更高收益或回报资产
讽刺的是,原本宽松政策正是被设计用来挽救金融海啸重创的银行流动性问题,也成功救起美国经济。但发展到最新阶段的负利率,却进一步侵蚀银行的获利,及银行过去长期以来的获利模式,保险业又更首当其冲,因为它还不像银行发展多元。
从投资的角度,负利率将严重影响许多保守型资产的收益率,现在已有超过10兆美元债券的殖利率为负,不论是货币市场基金或是保守型债券的收益水平,势必将面临更为严苛的环境挑战。
当投资人和退休者开始不满「存钱还要赔钱」,合理情境的发展,这些钱将转向更高收益、或是高回报的投资。
虽然ZF还在购入公债,但公债殖利率已为负值,一旦ZF抽手、或是有更大的风险来袭,就有可能逆势向下,去年德债殖利率陡然弹升就是一例。
相反的,信用型债券目前已经来到诱人的位置,殖利率升高、利差拉大,不论是选择性的高收益债或是多元收益都更有「利」可图;欧洲高息股的股票殖利率冠全球,还有央行政策支撑,都可能创造比「货币」值钱的价值。
再不然,从「货币」角度来看,即便美国今年是缓升情境,预估也是从4次升息降为2次升息,美元相对强势趋势并未扭转,拥抱美元资产,不论是选择性的美股或是美国优质公司债,都是投资组合中的基本配备。
当然投资人必须忍受相对应的风险,也要开始学习与风险共存。可以确定的是,不论资金将转向高息股、美元资产、石油或者黄金,甚至把纸钞压在床垫底下,负利率的情人节,红玫瑰绝对是最无意义且无用的资产。
(作者为安联投信产品首席陈柏基)
天下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