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海市在这次便利店的发展过程中都是有实力的国营大公司的进入,所以一下子就使便利店在大公司的互相竞争中迅速地、规模化地发展起来。这种状况与深圳、广州相反,因为那边没有有实力的国营大公司的进入,而且上海的便利店公司深深地懂得,发展便利店既要靠实力、靠规模,也要靠速度,没有速度市场就会一下子被抢占。如日本的罗森便利店由于发展速度太慢,在中国国营大公司的大规模介入之下,一下子就被甩在了后面。又如,当时的华联超市和农工商超市公司由于主客观原因的限制,现在再要发展便利店已经没有了机会。
(4)上海便利店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借鉴,第一是上海超市的发展,除了全面地运用了超级市场经营管理技术和方法外,还借鉴了上海超市在发展配送中心上的经验,大部分的便利店公司都没有建立配送中心,要么是共享母公司的配送中心资源,要么是借用第三方物流。第二是外资便利店的发展,尤其是日本的罗森便利店为上海便利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样板性”的贡献。
(5)上海便利店在发展中的一些体会
上海的便利店在全中国的发展是处在最前列的,他们的体会是:
(a)必须抢时间、抢速度,尽快形成规模化经营;
(b)便利店的定位必须要准确,要在选址、商品和服务上紧紧地围绕着“便利”两字下工夫、做文章,持之以恒;
(c)便利店在导入了连锁经营的方式之后,还必须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变革,目前上海大部分国营的便利店公司都实行了经营者持股和职工参股的企业制度的变革;
(d)便利店的规模初期靠直营店的开设,形成期则主要依靠加盟店的发展。目前,上海的中资和外资的便利店公司都已经把特许加盟方式作为便利店发展的主要方式。内资的便利店公司还创造了委托加盟和内加盟这样两种特许加盟的方式;
(e)便利店的发展要依靠信息技术的运用,要建立以信息管理系统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系统。上海的可的便利店公司已经建立起对门店的自动补货系统,还正在建立自动订货系统,其他的便利店公司也在加紧建立之中,这将会大大提高上海便利店营运的效率;
(f)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今天,上海的便利店紧紧抓住了这次历史机遇,已经开设了以BTOC业务为主的物流网站和销售网站,还正在设立以BTOB业务为主的数据交换和订货网站。上海便利店正在努力地使便利店成为集销售站点、物流站点、服务站点和信息站点为一体的新生活服务平台。
六、中国已进入便利店发展的前沿平台
21世纪中国的经济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便利店的发展将进入黄金时期,便利店会成为商业业态中最具有竞争力的业态之一。在便利店刚刚进入导入期的中国,现在就来谈便利店的竞争优势似乎尚早,但根据世界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便利店的迅速发展状况来预先设计中国零售业现代化的发展,在业态上的选择是十分有意义的。其意义在于,中国连锁商业的发展,在业态选择上是把便利店当作重点来进行推进的,因此,强化便利店的功能,促使其向成型的标准化的便利店转换,实际上就是确立优势化零售业态的发展过程,因为中国社会也会按照市场的客观发展规律,逐步具备便利店发展的市场条件。
以下是日本便利店的发展条件:
(1) 迅速增长的就职妇女(全职妇女的增加;60%的家庭主妇就职);
(2) 迅速增加的单身家庭(五分之一的家庭只有一个成员);
(3) 做饭减少的趋势(家庭主妇越来越多地在餐桌上使用预煮食物);
(4)处于“在家里”和“上馆子吃”之间的“中间方式”;
(5)双份收入的家庭在增加;
(6)娱乐活动的增加。
从以上便利店在日本发展的理由来看,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了顾客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购物方式对业态选择的变化。综观中国的情况来看,除第二项外,其他的十分相同。只要收入水准进一步提高,必然会形成对便利店的巨大需求。所以中国的便利店在量上的发展和质上的飞跃,实际上只差消费者收入再提高一步的量上的积累,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况且,中国还是一个人口老龄化迅速加剧的国家,发展便利店意义也十分巨大。另外,从中国人外出购物的方式上来说,由于交通条件和收入水准的限制,大多数中国人购物是步行或骑自行车,那么贴近消费者,分散而又连锁的小店——便利店就会创造市场的满足性。根据对上海华联罗森有限公司在上海开设的几家便利店顾客的调查,开设在居民区的主要顾客是双职工且收入较高的家庭成员,这种家庭往往不以谁为主,而是全体成员各自光顾;开设在学校区的以高中生为主,这是因为他们已具有一定的货币支配权,容易接受新事物,开始懂得追求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这些人再过几年将主导流行性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潮流。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收入水准的进一步提高必然带来生活方式(首先是在食品的消费方式上)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便利店将发挥巨大的满足便利与快捷需求的作用。
七、中国零售业的现代化对发展便利店的迫切性
中国目前的零售业中小型零售店占了绝大多数,在这些小型商店中,粮店、食品店、烟酒杂货店又占了绝大多数。这些小商店由于规模小、资金少和市场竞争力不高、对消费者的适应性差,急迫地面临着业态的变革。从业态转换的适应上分析,转向具有现代零售业特征又适应现代的消费生活方式的便利店,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从世界的小商店发展情况来看,一是转向专业专卖店,二是转向便利店,在亚洲的日本更多的是第二种情况。中国的小型商店转向便利店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众所周知,现代的零售业除了在业态发展上要体现现代化的特征,还必须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和经营规模。便利店正因为运用了超级市场的销售方式和经营管理技术,因此也最易导入和运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实现小型零售点的规模化经营。目前在国营流通企业的改革中,我们推行的是“抓大放小”的方针,小的放掉了也变活了,仅仅是增强了小商店阶段性的市场适应性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但从根本上来说没有解决规模经营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如果对一些放掉了的小商店引导其走连锁经营的道路,就会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便利店的连锁经营是在小型商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发展对我国小型商店的改革既是一种思路又是一种导向。现阶段必须把小型商店的规模化和竞争力问题提出来,这样可能会避免过去在改革中出现的一个偏向,即只考虑搞活和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而忽视了流通企业的规模化和竞争力提高问题。不要等问题出来了才去解决它,也就是说,现在就要考虑小型商店的规模化问题,现期可以在引导小型商店向便利店的连锁经营方面作出努力。
2、小型零售商店的特性不仅仅在单个店的经营规模小上,还在于企业行为和利益的私人化倾向,这种倾向随着我国零售业中小型商店的数目急剧增加。由于私人化倾向会大量地表现出许多不规范的市场行为,造成流通秩序的不稳定和混乱。这一现象已十分严重,除市场法制建设和市场管理的问题外,小型商店的组织化程度是流通秩序失衡的重要起因。因此,推行便利店的连锁经营,尤其是特许经营,就可以把千百万个私人小店纳入连锁经营的体系之中,在实现了规模经营和提高了小商店组织化程度的同时,由于其在经营管理上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程度的大大提高了,流通秩序会大大提高和改善。小商店加入到了连锁经营的体系中去,也为国家在特定条件下调控市场、稳定市场创造了对象上的调控条件。
3、“搞活大中型企业”这一改革重点,在零售企业中就意味着“搞活大中型商店”。那么在坚持市场公平、反垄断的原则下,市场经济必须要考虑小型零售商店的保护问题,因为如果小型零售商店的发展和利益得不到保护,必然导致大型零售企业对市场的垄断,而垄断的形成就会削弱竞争的作用,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健康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而通过便利店连锁经营这种提高小型商店组织化程度的过程,既能够克服小型商店量多分散,只带来零售市场表面繁荣和活跃,以及交易成本不断提高,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障的现象,又避免了由于小型零售店的缺乏所造成的市场垄断和消费者购物的不便。
中国的便利店已率先导入了连锁经营,它将与超级市场的连锁经营一样,为中国的零售业现代化和规模化创造出前期的经验,尤其为中国小型零售商店规模化的组织与运行创造出可借鉴和推广的模式,其意义实在是十分巨大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07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