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广州政府官网显示,于上周末闭幕的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上,广州政府首次提出将南沙建设成为城市副中心,重点建设连接广州中心城区的快速轨道、快速道路体系,实现半小时直达中心城区,半小时到达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临近城市,1小时到达珠三角主要城市。
睿信分析:
自2012年南沙批准成为国家级新区,企业投资热度持续攀升,2014年自贸区的设立将其推上了新的风口,碧桂园、万科、阳光城等知名房企均已经在南沙有所斩获。此次广州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南沙未来的发展地位,必将再次掀起地产企业的投资热度。

从国家及地方的态度(表1)来看,这一区域的发展被寄予厚望。但作为一个远离城市中心的卫星城,南沙能否找到属于自身的产业定位,实现快速发展呢?
表1 国家及广州市对南沙区域发展的定位期望

可以看到,不管从国家、还是对方,对南沙的定位期望都是集中在“服务”两个字,但从南沙区经济结构来看,至2014年底,一二三产比重分别为4.55%、70.96%、24.49%,第三产业占比明显过低。不过,相对2014年其第三产业增长率终于超过了第二产业,占比也大幅增加4个百分点,南沙区域初步掌握了经济发展的节奏。
楼市方面,2012年新区公布及2014年底自贸区消息公布前后,南沙的商业和住宅项目销售均有过一个明显的增长,但2012年的增长缺乏产业和人口支撑,很快就回落至之前水平,2014年底这一波热潮目前尚未完全消退,但销售增长率也有所下降。总体而言,南沙目前的楼市仍处于政策支撑阶段,虽然未来广受看好,但目前尚未到价值兑现期。
而就南沙自身而言,接二连三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既是重大机遇,也是艰难挑战。自2012年新区批准后南沙出台《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至今,南沙区域虽陆续推出了一些规划类文件,但均较为简短,内容不够系统,其中的产业定位也互有差别,可以说,面对南沙区域这张空白的画布,政府的发展思路还未能完全成熟,而这也决定了南沙区域未来的发展走向。
与广东另外两个自贸区对比,南沙区拥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和优势。南沙的区域面积更大,因此其产业容纳度和选择的余地也会相应增加,从定位上来说也更为高端。虽然起步较晚,优惠政策还未能落实,但若能做好定位,其发展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我们认为,南沙未来的发展机遇主要存在于两大方面。一是港口资源的深度开发。南沙拥有广州乃至珠三角最具潜力的港口资源,因此南沙在产业定位上也一直对造船、重型装备等临港工业有所侧重。未来依托保税港区优势发展临港服务业的基础良好,如融资租赁、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产业、高端旅游业等。二是广州及港澳资本的承接。自贸区意味着更高水平的开发政策,而南沙自贸区面积比前海、横琴加起来都更大,地理位置也更为优越,可以更大范围地承接港澳资本与高端人才的进驻。南沙自贸区如果能在教育、文娱、医疗、金融、零售等多个领域拿出较高的开放力度,吸引广州、港澳、国外资本等前来投资,会带来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
睿信致成专家点评:
作为近期开发热点,南沙区域吸引了不少开发商前往。但就目前发展现状来看,规划尚未出台,政策未能落实,楼市、产业方面的发展还未能走上正轨。未来南沙能否打好港口、自贸区等好牌,成为广州市的城市副中心还有待政策的进一步明确和引导。
本文为睿信地产研究院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睿信咨询(ID:acg-mc)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