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开始,“大旅游”时代全面到来,旅游度假成为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热点话题。旅游已经成为国民主要的休闲方式之一,其带动的物业居住需求或会不断增加,很多旅游地产项目受到市场追捧,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政策红利天然的传染性,旅游地产成为房企救赎与重生的新阵营。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
旅游地产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报告称,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四大旅游客源国,将至少有20%的中产家庭购置旅游商业经营、度假类不动产物业用于投资理财和休闲度假。按每户50万元资产计算,旅游地产私人投资需求规模保守估计将达到40万亿元。
房地产大佬转战旅游地产
旅游业的发展,为地产商们带来了新机遇。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人的消费在升级,把中国经济从过去低端的温饱型经济,真正打造成高端的休闲型经济,真正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这是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超过200家公司涉足文旅地产这一领域。
过去一年来,旅游地产成为房企大佬角力的重要战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并购、转型、退出成为行业的关键词。《中国旅游地产发展报告(2015~2016)》白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新增的723个旅游地产项目中以房地产开发与建设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约占80%。大型房企整合并购行为最为突出,中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差距都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2015年旅游地产新增项目的601家投资开发主体中,以房地产开发与建设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约占80%。且以万达、碧桂园、恒大、绿地、新华联、万科、中弘等大型房企为主。
实力房企强势布局旅游地产,促使行业开始洗牌,市场逐渐分化。之前一批盲目跟风、定位不清、设计水平不高、经营管理不力的旅游地产项目逐渐被淘汰。
旅游地产的痛点解析:
一.空置率极高,难有大发展;全国星级酒店客房数量147.64万间,平均客房出租率为60%左右,旅游地产不足5成。大量的旅游地产建成后因为无法按照预期顺利售出,巨额资金无法回收而面临崩盘。
二.收入源单一,难有大收益;旅游地产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住宿费用和餐饮,为此需免费配套大量辅助设施。开发商模式的一次性产权销售后托管,很难经营出业主的红利回报。
三.淡旺季明显,难有大突破;中国南北季节差异较大,地域上存在较为明显的旅游淡旺季,造成以旅游度假休闲为主的物业旺季一房难求,淡季一客难求的尴尬局面。
在房地产行业平均利润率滑坡的大背景下,多元化发展成为大多数房地产公司的生存选择,旅游地产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业务板块,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内文化、旅游消费日益旺盛,房企转型文化旅游地产已成趋势,下一个十年,如果错过了文旅产业,必将错过一个时代。
文章转载须标明来源自前瞻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