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方广寺谈学习《金刚经》心得(回忆加工稿)
2016/8/17
一老者曾经叩请百丈禅师: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呢?百丈和尚答:佛菩萨不昧因果。老者唏嘘,500年的煎熬终于了了。
佛即觉悟者,觉悟者为如来,《金刚经》云:“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佛菩萨为看清楚了因果之人也。菩萨仍服从因果律,当然,其为善无量无边,其福德一是无量无边。
《金刚经》云:“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得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得多。”
以恒河沙数之恒河之沙数之大千世界七宝布施的得福远远不及受持诵读为人解说《金刚金》四句偈语,算数比喻也不能及。为什么呢?因为“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得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得多。”
《金刚金》又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我对“无”的心得。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因此,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都是“以无为法”。
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都是相同的,古今中外文化为4面金字塔的四个面,其顶尖的优秀文化都是相同的相通的相聚于一点---如坐标之原点。
优秀的文化都指向:一个字---“爱”,两个字---“智慧”,三个字---“真善美”。无论说爱,还是说智慧,还是说真善美,都不是“有为法”---物质生活,而是“无为法”或“无”---精神生活。其实,中国的吃文化讲究色香味美仪式仪轨,就是赋予物质生活以丰富的精神生活---“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呵呵。
关于爱。
邪恶的教育不是指向爱,而是煽动仇恨之火并从火中取栗。
儒家天下为公、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佛家度己度人、耶稣“爱你的敌人”等均是大爱无疆,因而均是优秀文化。《金刚金》云:“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
人类的爱将随着人类能力的增长而逐渐涵盖越来越广泛的范围。随着人类能逐渐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将日益成为地球的生养力量---不仅不再互相残杀、而且将不再以野生动物为食物、不再以动物为食物、不再以野生植物为食物、也不再以植物为食物,人类将直接吸取宇宙能量并为其他生物带来勃勃生机---种植业替代狩猎业已经体现其雏形。(也许,这就是中国道家提倡的“天人合一”之理想吧。)
人类的科技发展方向就是走向爱,走向爱的标志就是越来越少从其他生物获取能量、越来越少从宇宙获取能量,而人类奉献和创造的精神却越来越丰富---例如:过去的四库全书要耗费那么多的纸张,而现在却在一个电脑里装下,电子读画写耗费的能量与过去比几乎接近零;在游戏世界里驰骋宇宙创造奇迹却无需耗费多少能源---当然得注意身体健康。电子世界里的精神生活也真的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经济学的最低消耗产出最大精神享乐原理也是爱的体现。)
关于智慧。
智慧就是不迷信,就是弄清楚真正的因果关系,就是不昧因果。
不昧因果就是了解真因真果。而因果的关系非常复杂。前几天在南普陀爬山与一朋友聊天时突发感悟,于是我小结了因果的复杂关系:
真因真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此因他果,他因此果。短因短果,长因长果。
你因你果,他因他果,我因我果。(各自观因果,也各自担因果)
虚因假果---例如,你急性胃结石痛疼,法师帮你驱鬼,结果几小时后不太疼了,你于是认为:病全好了---虚果,感恩法师施法---虚因;而真实的因果是:结石位移时痛、结石没有移位了就好了,下次移位还会痛。
真因虚果---例如,你非常努力考上了公务员,但面试没过被人挤掉了,但你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其实,努力是真因,但没被录取是虚果---因为有人在面试时搞了鬼名堂。这个例子也可以解释为真果虚因----被挤掉是真的结果、努力不够是假的原因。因此,弄清楚真因真果,则有利于我们明确努力的方向是除了提高个人本领外还要完善公务员考试等制度以使公共事务更加公平公正。
不可再现的因果---如宇宙大爆炸,可加以重复使用的因果---如物理学上的因果;等等。
明了真因真果才会对症下药,才是智慧所在。而我们常常偏执假的因果,陷入愚痴。例如,有的家长总认为孩子不学好是老师没教好或电脑害人等,其实,真因是自己没做好的榜样。再比如,有的人不去寻求真因真果,却寄希望于超自然的外在力量,结果不如意就怨天尤人---这样的懒惰加愚昧只会恶性循环。
克服偏执、破除迷信、明了真因果的关键就是要遵循《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遵循《论语》所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不执著、不住、“四毋”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一本《鸽子的迷信行为》一书里介绍了其实验:将8只饿了几天的鸽子放在笼子里,箱子里有食物分发器,每隔15秒落下食物,当食物落下时有的在转圈圈、有的在撞笼子的某个角落等,结果有6只形成了怪诞行为---如通过转圈获得食物、通过撞墙获得食物,其实,食物的获得与其怪诞行为没有任何因果关系。斯金纳做实验证明,人类也会形成这种迷信行为。
智慧就是我党提倡的中国古人的智慧---实事求是,即:从事实里探究真相;就是陈云同志说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即:不要把领导威权长者当做正确的唯一来源,不要把书本传统当做正确的唯一来源,要以事实、实相、实验、实证、实践为知识的正确来源。
佛陀《卡纳玛经》上指出:勿信风说;勿信传说;勿信臆说;勿信于藏经之教相合之说;勿信基于寻思者;勿信基于理趣者;勿信熟虑于因相者;虽说是与审虑忍许之见相合亦勿予信;说者虽堪能亦勿予信;虽说此沙门是我之师亦勿予信之。
据说,当年的苏格拉底对任何人的教条都可驳斥得人家服输,可惜,当时能领会其启发人“无所住而生其心”之伟大动机的人大概寥寥无几吧。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要旨是:假设可检验且经验证为可行可信则为科学,即科学保留着自己被否定的门---科学不执着。例如,“天鹅是白色的,如果经验证所见均白,则假设科学”--然而,这一“科学”结论永远为黑天鹅保留着否定自己之大门。
因此,智慧是科学之源,科学为智慧之用。
生活中人们可能难以验证一些事情,我建议大家识别迷信的一种方法,即:如果对某种现象有两种以上“理论”都解释得通,则您就不要执着其中任何一种,最好是都当作为一种有待验证的假设。例如,父母送孩子老师礼物后孩子成绩提高了,您可以有很多解释,如:老师更用心了,父母自己对孩子更上心了,孩子受了好同学的帮助,孩子的考试发挥得意外的好,等等。家长如果只执着某一条假设,就是迷信。
大家对“邪教”一定要小心,其特点就是将他们的教条当做唯一的“真理”,没有保留验证否定之门。
佛家偈语: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即使是一时一地可行可信的“科学”,也不能保证永远的因果必然---例如牛顿力学就不适合微观粒子世界。《金刚金》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当然,反过来说,如果有的人还停留在“迷信”阶段,那么,帮助他们就可能要采用适合他们的“语言”---所以,台湾曾仕强教授说“不迷信的人做迷信的事情也不迷信”。《金刚经》云“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都指向爱与智慧,但其现形为千差万别的样子---语言差别、符号差别、礼仪差别、制度差别,等等。《金刚经》云:“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包容而不执着。
古今中外圣贤菩萨都具有智慧与爱,但度人度己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具有无量方便法门。《金刚经》云:“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我们的学习常常陷入符号陷进---迷信老师所教的内容而搬不了家,不能举一反三,更不能像颜回一样举一反十。
智商与智慧是两码事。现在的智力测验是借助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符号系统检测,因而测验的对象是符号运算能力与符号表达能力,而不是智慧。不识字的人可能很智慧---但低智力,但读了很多书的人可能很智力---但不智慧。六祖慧能如果参加智力测验可能很平常,但具有菩萨之大智慧---无所住而生其心。
中国古人警示我们要“日新日新又日新”,要“与时俱进”。什么叫“日新日新又日新”?就是毛主席说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处处是学习之地,时时是学习之时,人人是学习之人,事事是学习之事。
我们好好学习,智慧就天天向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