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机床产业仍处于行业低谷,回暖迹象尚未出现,随着市场竞争压力持续加大,国内机床企业如何摆脱困境?2015年ZF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此作为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之下,各大机床厂商纷纷寻求“互联网+”转型。
行业尚处于仿制阶段
中国机床行业整体尚处于仿制阶段,大多数产品仍是一般机床或者中低端数控机床,高档数控机床市场份额几乎一片空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
机床行业发展前景报告》数据显示,在高档数控机床中,国产数控系统市场占有率只有5%。
核心技术空心化
核心技术空心化是国内机床产业低迷的关键。关键核心技术不仅包括芯片、算法,还包括业界普遍忽视的加工、工艺技术:在数控机床领域,高端数控系统的算法和代码优化决定了数控系统的精确度、稳定性和效率;主机的加工、工艺技术则影响机床的使用寿命和持续运行精度,这包括主轴转速、加工的精度、光洁度等各项指标。
多数处在中低端机床市场
目前中低端机床市场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只能在低价领域竞争。中国车床行业和世界比,还是有差距,国产小型数控车床的核心零部件也需要提高自主化水平。有些看起来和国外差不多了,但在精度、速度、可靠性等方面还是有差距。
“互联网+”转型可行性分析
工业4.0是工业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工业革命的新阶段,也是未来的一个新常态,代表着一种融合,互联网与工业的深度融合。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电商浪潮的汹涌之势,我国的众多行业迎来了行业结构的转型,寄希望在互联时代能够实现行业的华丽转身。对于传统的数控机床行业而言,当然在互联网思维的冲击下,也迎来了行业的转型。
对于机床行业来说,“互联网+”的日益火爆为行业创新发展创造了市场机遇,机床企业也将紧抓市场机遇,积极创新,在工业4.0时代,我国机床行业对待互联网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主动融合,将工业4.0的互联网思维和机床制造联合起来。
文章转载须标明来源自前瞻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