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国高盛(Goldman Sachs)战略
《在北京经济学博士论坛上的报告》摘要
节选《中国石油战略研究》
作者:大庆油田 胡志越
报告地点:中央民族大学
论坛名称:北京经济学博士论坛
报告时间:2008年10月18日~2008年10月19日
前 言
感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经济学博士论坛安排,现将尘封已久的《中国石油战略研究》部分推出,世界是否进入了高油价时代?如果低油价时代来临——中国经济能否安然无恙?面对诸多疑问,《中国石油战略研究》愿提供前瞻性的思考。本文的《美国高盛战略》由两部分组成:①高盛公司整顿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方案;②高盛公司《关于美国未来能源石油分析报告》。为满足本文逻辑的需要,现交叉解读美国高盛战略。2005年,高盛公司《关于美国未来能源石油分析报告》认为:超高油价时期已来临,但投资石油行业仍具吸引力。它将早前预测并公布的WTI超高油价范围从50~80美元/桶调升至50~105美元/桶。同时强调,中美两国经济在历时一年的每桶40~50美元WTI油价中仍表现强劲,使高盛公司感到吃惊。
2005年8月,我们发表如下观点:“在2008年~2010年之间,有一轮打击世界油价的过程,最终油价将落脚于每桶35美元左右”。提出:若低油价时代来临——中国经济能否安然无恙?
一、美国长期与短期的世界石油战略究竟是什么?
新世纪以来,美国长期与短期的石油战略企图选择在高盛公司——利用高盛公司全面私有化中国石油工业的成果,短期快速炒高世界石油价格、面向未来则快速打压世界石油价格。以达一石二鸟之目的:其一、短期打击中国经济并引诱中国盲目进行海外石油资本扩张;而后快速打压世界石油价格——以套牢中国经济。其二、引诱资源大国俄罗斯进行石油领域巨额基础设施投入;在低油价时代里,实现长期打击俄罗斯经济之目的。我们认为:美若利用低油价武器实现对中俄两国的同步打击,则方案的效果最佳——启动时间不能迟于2008年。
二、高盛公司狂捧中国进军世界石油市场的资本性投入——目的何在?
截至2006年6月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分布(图)
若高油价时代来临之前,中国就完成大规模海外资本扩张,则经济无忧。但高盛《关于美国未来能源石油分析报告》结尾令人警觉:高油价将带给石油投资者丰厚回报,“唯一风险因素的可能性是中国和其他亚洲新兴国家的经济因周期性原因出现增速急剧下降。尽管中国近期经济数据要点看起来似乎很好,但高盛还是很有礼貌的表示,对中国经济健康程度较其他更加发达地区更难以判断”,此表述暗含美国对中国已经采取的行动。
三、高盛石油战略在中国取得的战略成果
1、拆分中国石油的道德基础究竟是什么?
2、高盛方案打乱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工业格局,中国的石油供应受制于人
3、持续私有化造成石油工业安全管理链条致命的断环引发矿难
4、划界长江,利润外流——受制于高盛方案的历史阴谋所面临的被动局面
5、高盛方案之后,美国战略隆重登场——监管中油股份操纵中国国民经济走向
6、高盛方案——造成当代中国的严重政治经济后果
四、高盛获得短期炒高世界油价的权利
1、中国成品油价格机制造就了高盛短期炒高世界油价的战略前提
2、中国跨越万水千山与世界石油价格接轨——足以令世界石油市场疯狂
3、高盛的历史功勋使其获得炒高世界油价的权力
4、“从高油价中获利最多的是美国”吗?中美拼能耗——美国能赢吗?
5、完成私有化改造的中国石油公司密切配合高盛共同炒高世界油价
五、延迟阿拉伯民族革命却造就了俄罗斯的复兴,高盛战略进退维谷
1、复杂的问题,是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而得到有效解决的
2、高盛方案的混乱战略方向
3、北上战略是美国的终极战略
六、世界石油供求关系决定了美国不会长期采取高油价政策
1、高盛从供求关系来预测世界石油价格
2、库存方面:高盛超高油价的本质——遏制需求以重建缓冲储备
3、世界石油供求较量——美俄争锋格局依旧
世界石油危机中的俄罗斯挥舞石油大棒:
1、中国油荒——俄罗斯发难
2、世界石油价格关键时刻——俄央行调低美元比重
3、遏制颜色革命——俄能源大棒直指乌克兰
4、俄罗斯能源供应的权力体现
七、面对高盛战略之缺陷,本文的战略观点
其一、短期高油价必须尽快终结——以此遏制俄罗斯的复兴
其二、安纳线——俄日石油战略同盟初露端倪,危机美国核心战略安全
安纳线——打破现行世界石油供求格局的战略转折点:
1、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石油供求体系开始受到俄罗斯的强烈挑战;
2、中国石油战略和经济发展因安大线被否决而受到历史性的制约;
3、俄日石油战略同盟正在形成——企盼重新确立世界能源新格局;
4、将直接导致中俄战略关系的实际终结与日本告别《日美安保条约》。
其三、中美能源战略结盟,共同维护世界能源体系的平衡
美国应改革现行世界能源体系、防止私人金融利益集团控制工业原料、构建低油价时代的政治基础——低油价时代的政治基础:即构建中美两国共同决定世界能源供应体系的安全模式,包括两国就世界范围内所共同承担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划分,涵盖中美两国政经等方面的合作程度,用以挑战企图影响世界能源供应体系发展的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就中国而言:选择美国,就要承认美国在世界能源体系中的决定力量,承担低油价时代的责任。选择俄罗斯则继续炒高世界石油价格,打破现行能源分配体系,扩张军事力量以确保石油供应安全。就美国而言:要动用国家力量来约束垄断资本集团不要参与中国国内日益激烈的有关财产占有与分配的阶级斗争或坑害中国,如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等;切实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世界能源供求体系中尊重中国的权利与义务;能源遏制只能迫使中俄战略结盟,长此以往,世界现行能源供求体系将随着中俄两国的各行其是而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