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991 1
2016-08-25

3708.核聚变产生的“剩余”光子和“无用”元素

2016.8.25

我经常思考宇宙射线形成的原因,让我不解的是正反物质之间是否存在排斥力,如果存在为什么人类可以成功登陆反物质月球?如果不存在,是什么原因形成宇宙射线?


分析质子、中子的内部结构,仅仅是质子比中子少了一个偏电荷光子。正物质质子少了一个偏负电荷光子,反物质质子少了一个偏正电荷光子。如果正负电荷聚变为偏电荷光子的比例相同,正物质星球偏负电荷光子就会相对“剩余”,反物质星球偏正电荷光子就会相对“剩余”。如果初始核聚变产生正反氢、氦元素的比例相同,不同物质星球就会有百分之五十的“无用”相反物质氢、氦元素“堆积”和膨胀,产生排斥效应,也可以成为宇宙射线的初始动力。不同的是光子以光速运动,相反氢、氦元素以“风速”运动。“堆积”在星球内部各层次的相反氢、氦元素和“剩余”偏电荷光子,不能裂变重组的,就会以火山和“日珥”、“磁暴”的形式向外喷发,可以达到相当高的速度!


经常困惑我的还有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是正物质星球,可以全部吸收太阳宇宙射线,包括偏正电荷光子,它们的星光来自哪里?只有一种可能:来自大气边缘太阳宇宙射线引发核裂变产生的光辐射。如果辐射速度超过聚变速度,可能会有一部分偏正电荷光子辐射到地球表面。


微观物理与宏观物理研究对象都是难以考察的物质形式,所以充满假设、假说和推理,我的看法是其中之一,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8-25 07:11:33
充满假设、假说和推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