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卫计委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取消了社会办医的多项限制。可以说,民营医院的发展再次得到政策认同。
与之相对应的是,民营医院数量增长迅猛,早已占据了国内医院总数的半壁江山。据《中国民营医疗行业报告》统计,截至2015年底,民营医院数量达到1.45万个,占比达到52.6%。
2009-2015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变化(单位:家)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但是,由于医疗纠纷频发,民营医院被推向污名化,公众对其偏见较深。因此,尽管数量已超过公立医院,实际的市场占有率却并不高。
数据显示,2015年,民营医院诊疗人次3.7亿人次,仅占医院诊疗人次总数的12%。而为了能争取更多病患,不得不投放大规模的广告,这也成为民营医院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广告作为民营医院的必备营销方式,从早年的电线杆小广告,到充满争议的搜索引擎广告,民营医院在广告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在挂牌新三板的民营医院中,34家企业2014年共支出广告费2.04亿元,2015年再增至2.74亿元。广告投放效果也很明显,34家企业营收从2014年的2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1.7亿元。
然而,持续增加的广告费用,正成为民营医院发展之困。算上人工、物业费用,民营医院的运营成本已经相当之高,致使行业发展扩张遇阻。
除此外,人才难题同样是民营医院发展之痛。由于国内公立医院存在编制优势,导致很多医学专家都倾向于选择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的优质人才则十分紧缺。
融资难问题也出现在民用医院领域,因为在建立之初不能和公立医院一样,获得地价优惠、奖励、补贴等,加上投资回报周期长,资本市场态度变得谨慎。
不过,医疗改革在持续推进,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扩增需求,医疗服务市场需求空间巨大,民营医院仍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之一。
从放宽审批准入、医师多点执业到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松绑,都表明民营医疗机构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是,民营医院未来的发展,需逐步摆脱对广告的依赖,减少转型中的震荡,并借此机会塑造良好企业形象,逐步正规化、品牌化。
具体来看,民营医院可以朝着两大方向发展,其一是专科连锁医疗机构,利用标准化、可复制性等特点实现快速扩张;其二是高端医疗机构,以服务致胜,拉动需求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