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830 0
2016-08-29
  海洋能开发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1、规模大型化。海洋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着眼点是用海洋能发电解决海岛居民的生活及工农业用电问题。其关键是电站的发电能力要提高,这就要求电站的规模大型化,对发电技术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从潮汐能、波浪能、海洋温差能等发电技术看,电站向着大规模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2、产品商用化。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业已注意到海洋能发电技术的潜在市场。因为常规能源使用寿命是有限的,为了今后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发新能源。沿海发展中国家的海洋能资源较丰富,是一个强大的技术输出市场。
  3、用途综合化。海洋能发电在经济上与常规能源比较,成本还是较高。为了提高竞争力,必须降低发电成本。这不仅要求发电技术必须进一步改进,而且要走综合开发利用之路,如潮汐发电与海水养殖和旅游业相结合;海洋温差发电与淡水生产、海水养殖和深海采矿相结合;波能发电与建造防波堤相结合。这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空间巨大
  潮汐发电:成本仅为火电的1/8
  潮汐能有储量大、较稳定等优点。而潮汐涨落时高、低潮位之间的落差,可带动发电机组发电。如果把全球蕴藏的潮汐能全部转换为电能,其总量是全球总发电量的1/10,成本是火力发电的1/8。在巨大的利好驱动下,韩国、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掀起潮汐发电的热潮,建设了一批潮汐发电站,证实了潮汐发电的可靠性和经济效益。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海洋能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拥有32000公里的海岸线,有近200个海湾、河口具有开发潮汐能的条件。据统计,我国潮汐能总储量达1.9亿千瓦,其中可开发量达385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870亿千瓦时。我国有40多年的潮汐能开发史,有8座长期运行的潮汐电站,但这些潮汐能电站规模都较小。
  目前,位于温岭市的江夏潮汐试验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潮汐电站,但该站总装机量仅为法国朗斯洛潮汐电站的1/75。我国在潮汐能开发、利用方面刚起步,应把重点放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储备上。
  波浪能:可利用量20亿千瓦
  波浪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广等特点。全球可利用的波浪能达20亿千瓦,是目前全球电能产量的2倍。我国陆地海岸线长,岛屿多,波浪能总量达5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有1亿千瓦,沿海波浪能能流密度约每米2千瓦-7千瓦。在能流密度高的地方,每1米海岸线外的波浪能流,可满足20个家庭照明的电量需求。
  在我国实现波浪能的商业开发有待时日,目前要着力于海浪发电技术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经研制出一种新的波浪能发电装置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与传统波浪能发电装置相比,该装置发电效率高、建造成本低、抗台风能力强。
  海洋热能:分“蛋糕”需走出实验室
  海洋热能又称海洋温差能,是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差产生的能量。海洋每日从阳光中吸收的热量,相当于燃烧2500亿桶石油产生的热量。
  我国海洋温差能资源蕴藏量在各类海洋能中居首位,主要分布在南海和我国台湾以东海域,尤其是南海中部的西沙群岛海域。这些海域日照强烈,海水温差大,冷水层与海岸距离近,近岸海底地形陡峭,全年可开发利用海洋温差能。
  我国南海温差能资源蕴藏量为3355千焦,可发电的装机容量达13.21亿-14.76亿千瓦;其中我国台湾岛以东海域温差能资源蕴藏量为2190千焦。尽管条件得天独厚,但除了我国台湾东部樟原有过海洋热能小试验外,我国对海洋热能的开发和利用整体上处于空白状态。究其原因,并非我国不想分“海洋热能”这块“大蛋糕”,而是开发利用海洋热能的关键技术不成熟,未达到进行实际海况示范试验的水平。
  海洋热能能量密度低、换热面积大等,是目前我国开发利用海洋热能需攻克的难关。只要突破温差能利用等关键技术,海洋热能开发就能“走出”实验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