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晓生老师的一篇讨论企业迁移的文章,感觉很受启发。
张五常这样描述企业“企业在本质上是一种组织生产活动的合约安排形式”。企业的迁移表现为合约安排的变化。近年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城市专业化、低交通成本使得企业使企业的迁移活动变得越来越容易。他们一般由中小城市向大城市(1999年健力宝从三水迁至广州,2003年吉利从台州迁向杭州),总部聚集、商业服务多元化、政策优惠的地方是这些企业的首选。
总部迁移主要是想分享新地区的外部经济(马歇尔,分工的作用),其中主要的是分工网络。分工网络取决于地区的市场交易效率。均衡时由分工网络所获收益与分工协调所费成本相等。
几点思考:
1. 交易效率或者说交易成本如何衡量,这个概念可能类似于效用,绝对值不重要,重要的是相对大小,但如何界定值得探讨。
2. 中国的一句老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国幅员辽阔,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靠山或水,并非所有区域都有有利的生态环境、矿产资源、优质劳动力(要素禀赋优势),这样的地方怎样才能发展呢?当然劳动力会用脚说话,迁移到有工作岗位的地方,在国家内做“海鸥”;企业也会用脚说话,他们并不会选择不能创造外部经济的地方落脚,也就没有就业机会提供。这两种效应很难说谁前谁后,那这样的地方出路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