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派的“经济角力”
 
新财经周刊: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并且,在选举的压力之下,施罗德政府不可能不有所行动吧?
丁纯:确实。在形势逼迫下,作为执政的社民党右翼的施罗德总理,在总结其首届任期局部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克服了来自党内左翼的阻力、统一了执政联盟内部的步调以及取得与反对党的妥协后,于2003年3月14日正式推出了包括税收、劳动力市场、福利制度改革等在内的名为《2010议程》的一揽子总体改革计划,尽管该改革计划实施以后触动了选民的个人利益而广受非议,但社民党认为其方针是正确的,需要假以时日。
因此该计划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在此次大选中社民党的选举纲领中基本得以保留。主旨是希望:1、通过税制改革,降低个人和企业的纳税负担。主要是降低雇员所得税的最低税率(从2003年的19.9%降为2005年的15%)、最高税率(48.5%降为42%)和提高起征金额(从7235欧元升为7664欧元),以刺激居民(尤其是低收入者)消费,带动对企业的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为维护社会公正促进教育与研发主张征收“富人税”。
2、通过对养老、医疗和护理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削减相关福利待遇和让个人承担更多自我责任,减缓福利费用连年上升的势头,稳定养老、医保的缴费率,减轻雇主、雇员和国家的财政负担,从而降低成本,活跃经济。
具体来说,养老保险方面:提高领取养老金年龄、推迟养老金待遇的向上调整、支持雇员以自我资本积累模式筹集养老金等方式遏制养老支出的上升、稳定缴费率(19.5%)和工资附加成本,支持投资和就业政策、应对老年危机;医保方面,患者要自付更多的医药和住院费用,看牙医和全科医生每季度要缴10欧元的诊疗费用等,从而将医保缴费控制在13.6%水平,以维持有支付能力的医疗保健体制能正常运营和降低工资成本。
在竞选纲领中社民党提出了不论贫富,商业和社会医保一视同仁、覆盖全民的国民医疗保险概念,每个投保者均按其收入和待遇缴费;此外,还削减对自有住房、子女津贴以及交通补贴,以减轻财政负担。
3、通过劳动力市场改革,改变僵化的劳动力市场机制、遏制失业者的道德风险、鼓励创业、打压失业、提高就业。主要通过实施《哈尔兹法》,放宽解雇保护措施使小企业和创业者更易雇佣新劳力;将联邦劳动局改为联邦劳动信息局,以提高职业中介的效率;同时通过私营的人事服务信息社介绍失业者从事零工和借用工作等方式使失业者迅速回归就业市场;以免税补贴的形式支持自创小型企业的失业者,同时通过免税形式鼓励失业者从事月毛收入不超过400欧元的微型职业就业;将原先的社会救济和失业保险合二为一,同时通过强制要求长期失业者接受相关工作的措施提高失业成本以遏制懒惰行为。
新财经周刊:我们知道,作为反对党的基民盟/基社盟,与社民党在政策上,尤其是经济改革方面存在较大的分歧,它们各自的经济政策也成为其“争取执政”的利器。那么,能不能谈谈这种分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丁纯:作为传统的中右政党,基民盟/基社盟的改革思路较之社民党相对注重社会公正,主张稳妥改革的社民党明显偏右,强调实施盯住效率为核心的、相对激进的自由市场经济改革,侧重为雇主、高收入者减负和松绑,以刺激投资,振兴经济和扩大就业,较忽视社会公正问题。
在打压失业方面,基民盟/基社盟主张建立由雇主和员工组成的企业就业联盟,在解决事关就业等问题时,只要企业委员会和2/3职工达成一致就可以违背现有有关协议工资的法律规定。此举明显倾向于雇主而削弱了工会的权利;通过实施灵活的解雇保护措施和给予雇主工资优惠的形式鼓励雇主雇佣员工和失业者。同时,运用降低失业保险缴费率的手段降低用工成本。
在减税方面,基民盟/基社盟除了提出更大的所得税税率下调和更高的起征点外,该党尤其强调税率的简化和企业法人税的下调,其影子财政部长保尔·基尔希霍夫甚至提出备受争议的25%的统一所得税税率,同时提高增值税以弥补财政缺口。可以看出:其倾向均是要为业主和富人减负,以刺激经济,而不太顾及社会中下层的利益。
在社会保障方面,最大的差异是在医保领域。基民盟/基社盟提出了以统一的每投保人每月缴纳109欧元(加上雇主缴费部分,医保机构获得每人每月169欧元)人头费为基础的新医保方案,与原来医保制度相比,这一方案显然对雇主和富裕者有利。
在能源方面,与左翼政府相反,基民盟/基社盟主张恢复使用核能以降低能源价格和生产成本。
新财经周刊:两派的经济主张“个性鲜明”,这是否意味着,德国经济会因为选举结果的不同而走上不一样的道路呢?目前看来,联合执政可能性不小,这对德国经济是利是弊?
丁纯:政府组成目前还未有定论,因此,德国此后究竟会采用哪党的改革方案还是综合两党的主张形成混合计划,还有待观察。如果出现大联合政府的局面,对德国经济的改革可谓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左右共治有利于实施统一的改革计划,有利于聚拢人气和民意;但另一方面,政府中力量相当的两大政党要达成一致也颇为麻烦,考验着两大政党的妥协和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