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会把关于项目的一切都写入商业计划书中,但投资人在短时间内很难听懂那么多的内容,所以一定要让投资人的思考成本尽可能低,最好就是他们不用想就能听明白。“一针捅破天,一刀砍到底”,是创业者做BP时应谨记的。
要降低投资人的思考成本。大部分人会把关于项目的一切都写到BP里面去,然而投资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听懂那么多东西,所以一定要让投资人的思考成本尽可能低,最好就是他们不用想就能听明白。然而,在某些项目路演完成之后,经常听到投资人们交头接耳:“你听懂这个项目要干什么了吗?好像有十几个事情要做!”真正优秀的BP,特别是早期创业项目的BP应该是很简单地把一件事情讲清楚。
第一,不要用Word写BP。虽然只有极少数人会用Word来写BP,但其伤害是巨大的。这意味着写的人没有融入创业投资的圈子,不知道这个圈子是用什么方式在运作;还说明他做事情很传统、效率偏低,因为用关键词和图表来表达信息的效率是远高于纯文字。
第二,PPT里面不要加复杂的动画。很多人会用动画来表达逻辑关系,但是动画是非常不利于信息的高效传播。尤其是在紧张的路演环境下,你有可能忘了按“下一步”,也有可能翻错页码之后再往回翻时,要浪费大量时间播放动画。所以不要给自己增加障碍,拒绝动画。
第三,不要套用PPT模板。很多人做BP时会去网上找一些酷炫的模板,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过分花哨的样式并不能获得投资人的青睐。相对套用PPT模板来说,我认为只用白纸黑字的效果更好。关于套用模板,我还遇到过两件有趣的事情:一是收到过文件名为“深色大气模板.pptx”的BP;二是有人因为模板上的某张图有三个圆圈但自己的业务只有两个模块,居然非常牵强地多加了一块业务上去。这类行为其实是很不恰当的。
第四,不要用生僻难懂的概念、缩写和符号。这里的生僻不是针对演讲者,而是针对听众而言。在大家的专业领域里往往有一些特有的概念、缩写和符号,但没有从事过这个领域的投资人可能并不知道,这就增加了他们的思考成本。特别是不要在描述核心业务的时候使用过于专业的词汇,避免出现听众因为一个词不懂而造成通篇不明白的情况。
第五,市场数据不要直接贴行业报告。80%以上的BP会出现这个问题,走心一点的可能只截取报告中的重要图表,不走心的过分到直接把行业报告里的某几页贴到BP里。行业报告一般是用于研判大趋势的,所以其研究粒度比较粗糙,而创业往往是从细分市场切入,报告里的数据可以说跟细分业务没有太大关系。另外,报告的图表里往往会有很多横纵向对比,其中很多信息都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一般建议大家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有机地推导出所在细分市场的规模。
第六,不要把团队成员的介绍全部放上去。有些人觉得创业公司一共就十条枪,都是团队的创始成员,个个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必须都出现在BP上。问题是投资人往往只关心那些有股份的、最为核心的三四个人,关心你的创始人团队能力与业务需求是否匹配。所以最多放4个人的介绍,最好是只写3个人。
第七,合伙人不要有兼职。不能为了创业而放弃已有的稳定生活,这怎么能称得上是联合创始人呢?还有人会在核心团队里着重介绍项目的外部顾问,这也是没有必要的,带来的加分十分有限。
第八,不要平均划分股权。对于一个没有融过资的创业项目,投资人最愿意看到的股权结构是“721结构”,就是CEO占70%、第二重要的创始人占20%、第三重要的创始人占10%。如果团队里确实还有一些成员需要用股份来激励,那么就从三个人里各挤出一些来划分。这个结构是相对合理的,可以确保CEO在早期有足够的主导权,同时也经受得住后续融资的稀释。
第九,不要做不合理的业绩预测。有些人在BP里写:今年收入100万元,明年就能收入5000万元,第三年就有3个亿的收入,可以上市了。这种预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还有些人会在BP里放一整页的财务预算表格,密密麻麻的。这也没有任何用处,因为数字太多、太密了,投资人根本不知道该去看哪些数字。所以做业绩预测的时候只要把重点的数字写明,并且预测合理、适当就好了。
第十,不要做过于长远的发展计划。对于初创公司来说,绝大多数事情都处于快速变化中,根本不知道未来会遇到什么困难,所以一年以上的规划都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我建议在具体业务上只做半年到一年的规划。在我看过的BP里大部分人会做三年规划,夸张一些的会做五年规划,这些都没有意义。
上面是10条“减重”秘笈,按照这十条梳理下来,相信一份厚重的BP已经能够减掉一半的内容了。